现没事,就多说几句吧,金山石上刻的“金”字到底该不该改,使人不好选择,确实有点难,毕竟人群中存在不同文化程度差异和其对书法认知度不同,对改与不改自然抱有不同想法、感受,有人把这摆上,随之肯定曝不同看法、意见,这是正常的,符合人的认知感和审美性、符合人们自然本性规律。在金山的“金”字认知上本人大致分为四种人,对与不对纯属个人观点,第一种是文化层次较高或高的人,对金山石碑上刻的“金”字认准率高,可以不经思索一眼辩认出。 第二种是对书法颇有研究、善于辩析草书规律、字迹甚至认是哪名家,如果不是这类也是对书法兴趣高的人。 第三种大致是外地游客或不常出门的本地人对金山的“金”字认知度就不那么乐观了,有的辩不出干脆沉默,有的认为是某字,就像前面网友所说的“重”、“童”等字,生怕笑话不明说出,憋心里,如果俺不是本地人,从小在周围玩耍、读书,夏天有空到这弄鱼、坝上跳水,以俺水平不经思考、脱口而出的肯定不是金字,真是像某网友说的白活了,这也难怪谁叫俺对草书一巧不通、一点门道没有。 第四种就是熟知这一带的人,这山叫金山已深深烙印心里,只要“金”字不大大超出草法框框架架大概都能辩别出字是什么字。如果遇上识字不多、文盲或文盲本地人问他是啥山肯定能正确回答,当场指石碑上的两字那说出也不会错,但如果把这“金”复制,在別处给他看正确率是多少,就是给俺能辩一半以上就万幸了,以俺能耐能否百分之三十不敢打保镖,悲哀啊、不想活了。 小时候接触过一些字帖、临摹,但不知是谁所写,只知这字好看、值得学,成年后见到接触到自然多了些,王義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字帖,但接触、临摹的都是正楷,到后来真心捧上的还是王義之《兰亭序》,偶尔学学练练,但终究资质放弃了。当初自己练书法还不如在练钢笔字,其目的无非是使自己写字好看点、规范点,有点眉目就行,使看的舒心就达目的,就这点私利。至于草书自认为没多大用处,不关注、缺兴趣自然不接触,辩金山“金”也没发言权。金山石碑上的“金”字到底有多少人能辩认出,恐其结果不太乐观,无论怎样冠冕堂皇为它辩解、诠释,其意义还在那、一就是一,不能因为人为给它穿上漂亮外衣就合理、就名正言顺,如果有人冠上二,那也没办法随其意,只是好像偏离正规认知范畴,好像打了常理的脸。 至于为什么金山的“金”字刻成这样子而不采用正楷或行书之类,其当初考虑是多方面的、是周全,否则决定“金”写法之人易被人误解为“愚、笨、蠢”之类的字眼挂上钩的,误解为其脑瓜肯定搁在裤腰带上没得说。 俺不是领导,不懂当初其意图,但解析这还是斗胆说说吧,如果以常规字体写,人们一眼就认出,过不了多久人们会忘记靖西有个龙潭、边上有座山叫金山,这对持久保持其知名度不利,这对渴望提升靖西旅游层次没多大作用,还不如改用草字,虽当场认出少点,但过后会追溯、会翻阅资料、考证,提醒来过靖西的哪有个叫龙潭、有个湿地公园、有座山叫金山,虽没要求达一传十十传百效应,但至少过后留点味,俺想这大概是文化部门领导初衷吧!。 ^ ]SU (kY
以上是俺心里想法不知对还是错,写回帖那么长是点罗嗦,有些会反感,但把这“金”字的一些想法向大家说说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没什么不可以,有不妥之处,想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