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初春,诗人食指曾写下《相信未来》这首诗,在迷惘挣扎中努力描绘希望:“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这些诗句,正是那一代年轻人,对信念的坚守和探索。
随后半个多世纪,历经改革开放,中国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追寻更丰富也更自足的精神世界。社会公众的话语体系中,除了“我们”,有了更多的“我”。
2006年,《新周刊》就曾推出“我世代”专题,尝试去解读这一变化:“我”来了。“我”成了代言人,通过代言自己而代言了同类人,通过代言同类人而代言了新新中国最有活力的一面。
物质世界的丰富,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多元;互联网拉平了世界,也带来了年轻人生活理念与表达方式的差异化。
这一代年轻人对世界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与课堂,也不再只来源于父母、老师和领导。于是,他们想要追寻的生活、心中怀揣的相信,也不那么整齐划一,而拥有了更多的维度:
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读博士的毕啸天,因为相信科学也能更有趣,运营起了自媒体,成了B站网友都很喜欢的科普博主“毕导”。
科普博主毕啸天。
90后姑娘刘婧,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但她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用国乐讲述国宝故事的音乐人“柳青瑶”。她弹奏的琵琶,让许多年轻人惊叹“敦煌壁画活了”、“梦回大唐”……
音乐人柳青瑶。
被网友称为“韩船长”的韩啸,怀揣人类对大海最原始的好奇,驾驶帆船,环球航行上万海里,用最草根的方式,把神秘的航海生活带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视频博主韩啸。
在郑州打拼的许昌小伙张志刚,则选择将镜头对准普通人。外卖小哥、摆摊老人、糖画艺人、为癌症病人家属免费提供厨房的小店老板……在他拍摄的短视频里,是平凡人为生活打拼的温暖瞬间。
许昌小伙张志刚。
他们的相信,并不宏大,带着年轻人的稚嫩、普通人的朴拙,却扎根在平凡的生活里。
他们的相信各有不同,却有相同的指向:梦想虽然微弱,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生活虽然艰难,现实的羁绊很多,但把日子过好的路,绝对不止一条。
一切就像作家六神磊磊写下的:相信这件事,不是说给王重阳、黄药师这些超人的,而是说给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相信自己,相信拼搏,相信付出,相信真诚,相信梦想,才能浇灌出奇迹和改变。
正是那些朴拙但坚定的相信,才激励着人们,从困难中突围,让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