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了高速公路,就一头钻进山谷中去了。
左拐右拐,绕来绕去。绕去绕来,右拐左拐。就像一条行进在山间弯曲河流中的小船,不断地颠簸着前进。虽然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画面意境,可这总是在颠簸摇晃的情形却使人有些感到不适。
我们的目的地,是广西百色德保县一个叫“那温”的脱贫山村。“那”在壮语中是“田”的意思。可汽车走了已经不短的时间,却还在山的缝隙间盘绕,看到的全是层峦不断的山,田的影子几乎没有看到。正想问陪同者,汽车拐弯了。猛然间,在一条清亮小河边的山坡上,出现了一簇错落有致,分散置身在山坡上的黄泥墙,灰瓦顶的二层、三层楼民居。陪同人员说:“那温村到了!”
其实这那温村,距离德保县城也不算遥远,但是这十多公里的山路,却在很多年间,将那温的人们与外界死死地隔离着。外面的东西很难进得来,里面的人们也很难出得去。1997年,在政府的安排下,艰难地修通了通村的公路,可那温村11个分散的村民小组间,有的相距好几公里,可相互间道路还是凹凸不平,雨天时常会被洪水冲断的泥土路,坡陡泥泞。一个村委会,人们相互行动来往、生产劳务依然非常不方便。2000年,这个交通大难题解决了。一条从村里各小组都能够通达外界的水泥路的开通,让那温的人们有了一种走向新世纪的感觉,心胸一下子开阔了很多!
我们的汽车停在了村委会门前的平场上。下车四望,周围皆是翠绿的大山,一条清冽冽的小河从村子的前面流过。空气清新,万籁俱寂,如同进入了世外仙境一般。再将目光收回时,整洁的村貌,掩映在绿树植被间错落别致的房舍,以及房舍门前安歇劳务的人们,在村道边嬉戏的孩童,又会清楚地明白,这是人间的那温屯,是当今脱贫后的壮乡人家。
在通往村部的路边,一座二层独栋小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栋民居,位置好,交通便利,门前空间开阔,而且还配置有单体的厨房和马厩。这样的环境和房子,让我这个京城人也有点羡慕!
正在我懵懂间,驻村第一书记陈义明给我介绍说:“李老师,这户村民可有故事呢!”我说:“那你给我讲讲。”陈义明介绍:这户村民户主叫韦勤混,今年53岁了。此前在村里是个出名的贫困户,甚至还有人叫他“懒汉”。其实韦勤混也不是个“懒汉”,只是此前的日子艰难,心情不好,生活无望等原因,让他放松了自己,是生性懈怠所致吧!
我指指眼前的房子,说:“现在好了吧!”
陈义明说:现在韦勤混脱贫了,日子完全是新的欢快样子了。之前,他结婚后,生了个女儿。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大家都困难,也就不大介意了。可是,他的妻子突然患上了精神病,后来又独自离家出走了,至今没有回来,一直没有消息。这事对韦勤混打击很大。加之自己没有住房,自2005年,韦勤混就一直借住在哥哥韦勤金的老房子里。自己穷困还不说,老婆又跑掉了,时常遭人议论。长期寄人篱下,尽管是兄弟,但过日子,少不了会发生些摩擦,有几次还比较激烈,兄弟间差点动起手来。自己独自养育女儿,为父做母,很不容易。心情很苦闷,又无力反转,对自己的日子也就懈怠了。2018年时,韦勤金的儿子也大了,提出让韦勤混搬出去住。可韦勤混的女儿正在城里上学,需要花费,自己2017年开始努力修建的房子只修建到一层半,再也无力继续修建。房子徒有个框架,没有门窗、厨房等,成了个半拉子工程。韦勤混面对着村子美好的山水,却没有了感觉,渐渐地对美好生活丧失了信心!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韦勤混日子几近走向黯淡的时候,扶贫攻坚的干部来到了那温村。陈义明鉴于韦勤混的情况,首先将他划为低保户,给予补助,再动员他做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200多元的收入;又为他申请了补助,通过关系协调,给他买来建筑材料,帮他将房子建了起来。后来还让他参加培训学会了砌墙抹灰的劳动技能,可参加村建活动有点钱挣;韦勤混会养马,帮扶干部就特意帮他建了马厩,还让他赶马驮运材料投入村里的工程建设增加收入;韦勤混自己又种了3亩脐橙、养了80多只土鸡。如今,韦勤混日子大大改观,完全脱贫了。韦勤混逢人就说:赶上了好时候,感谢国家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我们突然来此,没有见到韦勤混,但站在他家的房子前,听陈义明讲述的韦勤混今昔的生活情景变化,似乎也看到他满足的表情和愉快的笑脸。
沿着那温村的道路行走,只见村民房子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似乎不很规则,但却又有序分列。山腰上,错落有致地建富有壮乡风俗特色的民居;山脚下,村子中间筑有壮乡歌台的精致小广场,小广场的墙上张贴有村规民约等宣传内容,小河边的水上漂流嬉水工程正在完善中……这一切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李振边牵头成立的旅游专业合作社倾力帮扶建设的成果。合作社集合更多的力量,在那温村耕种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如今在新的生产经营运作观念引领下,这里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身边山水的价值,决定不辜负大自然赐予的这些巨大资源财富,努力借机开辟旅游资源,营造旅游活动,已经初见规模和效益。
那温这个几年前还穷困衰败不堪的深山小村,在全国扶贫攻坚的时代背景映照促进下,在村民和扶贫干部的合力追求下,如今全村72户贫困户246人在2018年底,人均最高收入22751.25元,最低7029.55元,已经实现脱贫。如今,那温的村民,正在以种植有机稻、玉米、养蚕、养蜂、种植百香果和大力开展旅游产业为主,希望以“那+温”(山水田园+温度),在“温勤、温俭、温信、温厚”的指导精神助力下,再绘发展新蓝图!
在那温的时间不是很长。可是,我感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临别时,还真有点不舍。之后,曾经在这里驻村的黄台勇先生,给我的手机发来无人机拍摄的那温村的彩色照片,看着一幅幅色彩丰富、山水神妙的那温村,真像是藏在大山深处的金凤凰。我忍不住说:那温,我喜欢你!我还希望会来到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