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百色讯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有力抓手。几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产业优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聚焦重点难点,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打造特色扶贫产业,逐步形成芒果、油茶、柑橘、桑蚕、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特别是百色芒果、百色油茶成为全国产业扶贫的典范。
紧扣特色做文章,培育扶贫主导产业。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遴选确定县级“5+2”、村级“3+1”特色主导产业,种植业侧重抓好新增百万亩芒果、百万亩油茶、百万亩桑蚕、百万亩柑橘、百万亩林业五个百万亩工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程等,同时抓好其他优势特色水果、秋冬菜、茶叶、中药材、优质稻米、经济林木等农林特色产业发展;养殖业侧重抓好村集体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农村畜圈改造工程,大力发展隆林黑猪、黑山羊和西林麻鸭、凌云乌鸡等特色养殖业。目前各县(市、区)各贫困村基本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连片、带贫面广、有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截至2019年末,全市扶贫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14%,累计带动贫困户34.33万户。
紧扣互利做文章,构建带贫益贫机制。我市以多方受益为目标,开展“千企扶千村”活动,引导龙头企业到县(市、区)开展项目对接、合作洽谈,建立“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经济能人)+贫困户”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把单门独户的分散经营转变为有组织、有分工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带动贫困户“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全市899个贫困村均实现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或产业基地覆盖,带动6.8万户贫困户增收。
紧扣市场做文章,解决产品销售之忧。我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展会助销、电商助销、订单助销等方式,构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新渠道。以展会助销,借助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活动,推动百色农产品走出去,在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以电商助销,推进“电商进农村”工程和农村金融服务进村活动,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直接参与电商销售,实现农村地区支付清算网络全覆盖,农产品产供销线上线下有效衔接。以订单助销,积极推进“场地挂钩”、订单农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协作关系,累计引进24家涉农企业,与26家大中型超市、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长期供销关系。
紧扣奔康做文章,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把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作为促进扶贫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在县(市、区)按照“宜大则大、宜多则多”“贫困户向产业园集中、扶贫政策向产业园集中、生产要素向产业园集中”的原则,围绕选定的县级“5+2”扶贫特色主导产业开展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构建合理利益联结机制,使脱贫奔康产业园成为“要素集约、技术集成、增产增效、互利共赢”的农业产业发展高地,使脱贫奔康产业园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载体。全市启动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496个,参与龙头企业201家,参与合作社803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12.58万户,共计覆盖贫困村855个。
紧扣保障做文章,确保产业健康发展。我市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按不低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20%增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予资金保障。搭建“政、银、农”合作平台,利用“信用评级+贫困互助社(合作社)+扶贫产业+信贷+保险+财政投入”的融资扶贫方式,通过设立产业担保、产业贷款贴息、产业风险补偿等方式,拓宽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构建市、县、乡、村(基地)四级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每个乡镇均配有5名以上农技推广人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出台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保障激励办法、贫困村第一书记考核办法等政策,重点提拔任用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一线干部,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黄德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