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男子罗格对儿子有一个特殊的要求:每天需要在户外玩耍两个小时,否则不允许写作业。随之而来的关注、热议,让罗格成为热点人物。罗格表示,“规定”从儿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执行,已经进行两年,因为事先与学校沟通,因此能得到老师的理解。在罗格看来,人生应该有多种选择,而亲近自然,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8月28日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不论罗格的儿子现在是什么感受,但他的童年,肯定要比同龄人快乐得多。罗格的儿子也未必会因为户外玩耍的时间长了,在学生成绩、作业质量上拖班级学生的后腿,更不会对他的智力发展产生任何负面作用。相反,“每天在户外玩两个小时”的“规定”,更适合童年时代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视力、体力、智力的发育和成长。
据罗格讲,夏天比较热,主要玩水,像竹漂,踩在竹子上,手拿一根竹竿,做成平衡杆;冬天做野外生存,买个鸡,放在泥巴里在火上烤。这样,既能确保安全,形成亲子互动,户外玩耍需要的支出也不多。孩子喜欢玩耍,自然能从玩耍中获得快乐。这样的快乐,与做出了一道难题更显得轻松。
如今,“快乐的童年生活”距离孩子越来越远了。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的“占坑班”“衔接班”及各门课程辅导班,裹挟着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学生会被安排到这样那样的辅导班学习,暑假期间也不例外。一名即将升九年级的男生感慨,每天的假期生活不是在补课,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连玩耍、看电视或做一些发展特长的活动时间也没有。孩子们连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有快乐?
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罗格这样的家长,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孩子。部分家长始终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成绩好了,想让其好上加好;孩子的成绩差了,就要求补差,能补一点是一点。另一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休闲娱乐,不玩两小时不许做作业。前者是先做作业再玩,后者是先玩再做作业。这不是先后次序的问题,而是把什么当孩子生活重点的问题。孩子在学习的重压下,心理上的障碍与身体上的亚健康状态,是很可怕的。
有家长担心罗格要求儿子“每天在户外玩两个小时”,不可能走远。罗格的儿子才上二年级,“每天在户外玩两个小时”也才进行了两年,有家长认为,等孩子学习任务重了,作业的时间长了,学习成绩在班上没有优势,被教师约谈了,罗格就不会这么淡定了。可如果家长心理总想着孩子的成绩,那即便成绩再好,孩子也会有压力;如果家长总想着让孩子快乐成长,那孩子的成绩再差,也会因为有一个好身体、好心情而舒畅。
让孩子快乐成长,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初衷。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的这个初衷或期待,会因个人经历,社会、时代的发展,周围人群的观念,变得焦虑、忧郁、愤恨,让孩子不快乐,甚至远离快乐。开明的家长,能成就孩子美丽的人生;不开明的家长,即使其孩子从著名高校毕业了,仍然有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未必顺利或幸福。(卞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