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方礼老人一辈子忙忙碌碌,起早贪黑,直至去世都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在解放前,老人为了拉扯这么一大家子人,每天天还没亮就跑出用三轮车拉人,到了很晚才会回来。 aDlp>p^E>
J-W9B amx
即使是这样,在那个黑暗的时代,白方礼老人也是经常受到欺负,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是这些,他都坚持了下来。 $d?+\r:I{,
1.hWgW DP
oXPA<ef o
#-{<d%qk
全国解放后,白方礼老人的生活总算有了些许好转。但是担负着四个孩子、一个二十多岁就守寡的姐姐的生活,却也很难说是轻松。 7DB_Z/uU
xtV+Le%
那个年代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轻松的。白方礼老人不仅供自己的三个孩子上大学,还接济自己的大侄子上大学。 1S{Biqi+
iFI74COam
白方礼老人的儿子回忆说,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上过一天的学,但他打心底里是喜欢知识的,喜欢跟有知识的人待在一起。 `Sod]bO
+U
/dnwN7Gf
如果我们几个子女中有谁的学习不好,父亲便会不高兴,学习好,他便很高兴。喜欢知识的白方礼老人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用自己勤勤勉勉的一生来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 t],a1I.gk
`L1,JE`
q
"*g+qll!5d
;vn0%g
老人和三轮车,学子和求学梦 w)btv{*
!MbzFs~
后来,白方礼老人从天津河北运输场退休。本来有着养老金的他,可以和其他的老人一起,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XS<>0YM
JsEJ6!1
但是,在了解到还有那么多的贫困学子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后, LoF/45|-<
Q|y }mC/
白方礼老人便难以安心和其他老人一样安享天年。 <-lM9}vd
~.a"jYb7A}
于是,74岁的他,便下定决心要干一件大事,利用自己的退休金和大半辈子的积蓄去帮助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sp K8^sh
NvK9L.K
A5l Cc
b
%?~'A59
但是,在开始了捐助之后,白方礼老人发现这些钱根本不够,于是他便重操旧业,在古稀之年又一次为了贫困学子而蹬起了三轮。 4GYi'
s%[F,hQRk
"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这是白方礼老人经常向别人解释自己为何老了还要继续蹬三轮时说的话。 C.j+Zb1Z(
PKm|?kn{0(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起学,吃饱饭,身体早已没有之前硬朗的他,还继续干着自己年轻时干的活。如此大的工作量,但吃的却永远是那么的简单。 U(&c@u%
J^!;$Hkd
2"/MM2s
5_yQI D%Sq
为了省下钱,白芳礼老人的午饭经常是两个馒头和一碗白水,自己的衣服永远都不是买的,而是别人不要丢下的。白芳礼老人虽一辈子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一次次地给国人以精神上的洗礼。 OL'Ito
dFg>uo
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到老还是这么辛苦,白方礼老人的子女们心中很是过意不去。于是,他们便一次次地劝父亲放弃继续捐助的工作,去和其他的老人一样去安享天年。 CH++3i2&
0G%9
@^B
然而,父亲的执拗却让他们一次次地碰壁。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能够拥有如此慈善的心肠?如果这个世上还有天使,那么他没有理由不是白方礼老人的模样。
-D^I;[j_
kVnRSg}R
sXLW';Fz
kpOdyn(
白方礼老人自打退休,一直靠着蹬三轮去捐助那些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 u{1R=ML
`Rq=:6U;3
15年间,他一共为了300个贫困孩子前前后后捐助了35万元。在白方礼老人的身上,支教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老人在燃烧自己去照亮那些还处在黑夜里的贫困学子。 A40DbD\^ad
=SDex.ZK]
35万元不是一份简单的善款,而是一份来自于善良老人沉甸甸的爱。每次捐款,虽然只有几千,但是这几千,却肯定老人起早贪黑几个月的全部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