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发起了收复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地区的进攻作战。凌晨5时56分,师炮兵群和团炮兵群按照计划,向老山地区各个高地实施了34分钟的炮火准备。步兵于6时30分向各个目标发起冲击,经过5小时30分钟激战,2营和3营协同攻占了老山主峰及其附近各个高地,次日14时35分又夺取了1072高地。 w+}dm^X
%~h'#S2X(
整个战斗中,118团共毙敌341人、俘敌5人,缴获各种火炮20门,轻重机枪16挺,冲锋枪44支,美制M79掷弹筒2具,枪弹311230发,各种炮弹1492发,手榴弹2815枚,以及军用物资一批, 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拔点作战任务。 %:y-"m1\u$
S HvML
据战后统计,1营牺牲64人,负伤159人;2营牺牲34人,负伤87人;3营牺牲37人,负伤112人;团直属队牺牲17人,负伤38人;合计伤亡548人,其中牺牲152人,负伤396人;另有11人失踪、1人被俘;一共战斗减员560人,比越军的损失多出214人,这样的战斗减员对比,在十年对越作战史上是少见的。之所以118团的战斗减员会高于越军,其主要原因在于越军较为出色的火力组织与运用。 Rpr#
,|
LP\ Qwj{
^v},Sa/ot]
据守老山主峰地区的越军313师122团2营,根据其防御任务,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地形和我军进攻战斗的特点,严密地组织计划了火力。从我军缴获的该营火力配系图可以看出,该营形成了以老山主峰及50号高地为核心的,以迫击炮为骨干的,全方向、多层次、明暗结合、各种火器正射、侧射、斜射、倒打火力相结合的火力配系。 IP >An8+
t5_`q(:
在我军左翼进攻方向上的54号、56号、57号高地上,配置了轻重机枪、火箭筒和60迫击炮;在核心阵地主峰及50号高地上,配置了高射机枪、重机枪、60迫击炮和82迫击炮。以直射火器控制便于我军步兵冲击或者接近的山脊、山背和巡逻道;以曲射火器控制阵地间隙、沟谷和我军可能实施迂回穿插的地段,并在各个重要地段计划了多层定点的拦阻火力;在判断我军可能配置指挥所、第二梯队、随伴火炮阵地的位置,计划了炮兵覆盖火力或者集中射击火力。 gW, ET
f`c z@
越军这种射击任务划分明确、协同方法具体、各阵地间相互照应、能适应多种作战方案要求的火力配系,是比较完善的。由于其组织火力配系注重了战斗的主动性,照顾了战术全纵深,因而增强了阵地防御的稳固性。 'W#<8eJo
XBc+_=)$
LDNpEX~
越军在1979年作战之后,扩充炮兵编制,改善火炮质量,将陆军的主要火力由轻武器向火炮过渡,炮兵火力成为扼守阵地的火力骨干。在老山地区,越军为了增强防御的稳定,将313师炮兵457团由纵深的朗沙桥前调至老山当面的坂兴、朗首东南地区,并加强了军区炮兵168旅4营。在前沿还增设了许多炮兵观察哨,以及时呼唤纵深火力支援步兵防守阵地。 Z(.Tl M2h
nuQ"\ G
团营属随伴火炮,则直接分散配置在各个分队的阵地里面。据守老山主峰的6连,有60迫击炮4门、82迫击炮2门、无座力炮3门、M79掷弹筒5具,40火箭筒10余具。在战斗中,越军步兵用曳光弹为团营属炮兵指示目标,炮兵即按预先准备好的诸元,向目标区域实施密集的急促射。 iZ:-V8{
8(A:XQN"h
120迫击炮、160迫击炮和105榴弹炮、122榴弹炮,则根据炮兵观察哨或者步兵呼唤火力进行集火射击,打出一至数次急促射后再转移火力;而122加农炮和冰雹火箭炮等远程火炮,则主要对我军纵深目标和炮兵群进行扰乱性射击。 D(&OyZ~Q+
j7W_%Yk|E
o
ZAjta_4
越军的随伴火炮由于射击诸元准备精确,步炮协同信号清楚,火力来得快、打得准、密度大,给我军的正面攻击与穿插迂回行动造成较大的威胁;而中等射程的迫击炮、榴弹炮因为观察不便或者判断有误,不一定能达到其预期效果;至于远程火炮,由于数量少,弹药不足,所以对我军行动的影响不大。 1a'JNe$
wOsr#t7
战斗过程中,越军炮兵火力主要集中在前沿,由于步兵依赖炮兵火力,不断地呼唤炮火,使其弹药紧张、顾此失彼、越打越乱。比如168炮旅4营才打了40余分钟,便要求紧急补充弹药,其上级只得临时将第二梯队师属炮兵弹药调往一线使用。越军炮兵阵地一旦遭到我军压制或者被摧毁,步兵得不到炮兵火力的有效支援,便士气锐减,心慌意乱,不断请求撤退。 }QI*Ns
2P|-V} ;9
此次战斗,越军火力协同搞得好,除了按照作战预案以火力杀伤我军攻击分队之外,在危急的情况下,核心阵地上的指挥员能够协调火力,以保证防御体系的稳定,比如在77号高地警戒的越军,除了以主要火力拦阻我军穿插行动之外,还用重机枪向远在千米之外的我军预备队射击。 Q.fBuF
}'{(rU
'!0CwZ
7
又比如老山主峰及50号高地的越军,在遭到我军3个连的兵力围攻的情况下,当发现我军攻占其北侧的56号、57号高地,并继续向54号高地进攻时,便协同53号高地之敌 ,从三个方向,以火力支援54号高地之敌抗击我军攻击,使我军攻击分队遭到三面火力的夹击。 WULj@ds\~
%ry>p(-pC(
此次作战,越军在火力配系的组织及运用上,暴露出的弱点主要有两个。过分依赖火力,特别是炮兵火力。而其炮兵在战斗中,甚至仅仅凭借对战斗进程的判断,便对某些地点进行集中火力压制射击。 Ue%0.G|<W
8RK\B%UW
应变能力差。一旦我军攻击行动出乎其意料,火力协同就容易失调,顾此失彼。比如我军攻击1072高地西北侧各个高地时,都是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实施侧后攻击,并以一个连的兵力直接攻击2营营部所在的1072高地,而越军火力配系的重点均在西北方向,其火力运用便失去协调,只好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向我军攻击其营部的分队乱打一气,而无暇顾及即将被我军攻占的西北侧各个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