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伤3300多人,至今多年越方仍耿耿于怀,作家、烈属出来回忆惨景。 g.x=pt
\Z)#lF|^
co5y"yj_
1984年7月12日,位于我国云南当面的越军第二军区,在精心筹划、多方准备两个月之后,出动一个加强师规模的兵力,分为四路,对我老山前线8公里正面发动了猛烈进攻,企图首先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被我收复的老山地区。越军的参战部队包括:141团、149团、174团、266团、876团,以及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各一部。结果经过一个白天的鏖战,越军未能实现战役企图,损失高达3000余人。这一战,就是民间俗称的松毛岭战役,是越军十年对华作战中最大的一场败仗。 P</s)"@
>1x7UXs~:
2012年,一位名叫范曰陶的越南作家(越南烈属,弟弟是876团士兵,在7.12反扑中阵亡)采访了当时的越军前线总指挥黎威密,黎威密在访谈中回忆了关于这场战役的一些情况。现根据黎的讲述内容,结合我军和越军的战史资料,为读者进行介绍。 F#(.v7Za
.Gizz</P~
q*6q}s3n
一、黎威密其人 N5nvL)a~
W.A1m4l58R
黎威密于198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4年2月调任第二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我军收复老山后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第二军区开设河江前指,由黎威密兼任司令,主管河江战场的作战事宜,指挥一线部队与我军交战。黎威密与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关系密切,但与第二军区司令武立不和。黎威密性格暴躁,身体不好,处理问题果断,好争功诿过,欺上瞒下。如1984年5月2日,我军在清水地区击毁越军3辆坦克歼击车一事,黎隐情不报。当武立获悉这一情况进行查问时,黎大发雷霆,要求各单位追查泄露真情的人员。同年7月12日,越军大规模反扑遭到惨败后,他不顾总部的一再催促,对当时的战况迟迟不予上报,其河江前指司令之职一度由阮友安取代。 )n7|?@5U
E@w[
-@''[m .*
二、越军企图以偷袭的手段取胜 LBiowd[
r^$\t0h(U8
黎威密指出,中国军队兵力雄厚,炮兵火力强大,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打法,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采取秘密贴近的打法,出其不意地接近敌人和发起攻击,争取在中国军队来不及增援的情况下,迅速夺取作战的胜利。 V43nws"4
[kbC'Eh*
越军作战指导思想十二条规定,在进攻作战中,要隐蔽、突然,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的特点。“偷袭能够打破对方的兵器和技术优势,从而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因此,越军在7月12日反扑之前,以营、连为单位,于前一天黄昏之后,利用浓雾、丛林、夜暗的掩护,秘密向我阵地前沿运动,在运动中完成战斗队形的调整;接近我前沿后,迅速、隐蔽地占领冲击出发阵地。 K8?zgRG3~N
D@8jGcz62
gbm0H-A:*
发起进攻时,先不进行火力准备,或者以持续炮击掩护转入火力准备,由特工率先对我阵地实施偷袭,企图一举抢占我前沿核心阵地,尔后再投入步兵发展进攻。如果偷袭失败或者企图暴露,就呼唤炮兵火力实施短促猛烈的急袭,迅速转为强攻。如进攻那拉方向的316师174团,在198特工团2营两个连的协同下,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达成了突破,于5时40分占领我150号、169号高地,7时占领我142号高地表面阵地。 Vp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