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丰 pS)X\Xyw
Bma|!p{
在安徽有个“安徽第一巨贪”,此人在落马时,打破了全省落马县委书记的多项纪录: l0bT_?LhK
]~<T` )Hi
一、受贿人数和金额最多。有207人组成“行贿方阵”,向他提供了近千万元的贿赂,其中有七成都是干部。当时定远县下辖的37个乡镇,每一个都有人向他行贿过。 n\)f.}YD8d
(L
2iINQK$
:7;Iy u
二、卖出去的“官帽”最多。他凭借卖出去的110顶“官帽”,从中敛财150万元。 7a.#F]`
$MEbePxe
+CHO0n
6!=9V0G~
三、庭审期间材料最多。起诉书72页、判决书114页、卷宗高度55厘米。 8lb
`
`DY4d$!4
ez9M]! 8Lt
这个各项数据远超同省同级别的贪官,就是曾担任定远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的陈兆丰。而定远县的人均GDP在滁州市中几乎常年垫底,是贫困县中的贫困县。 uH;^>`DT
{$eZF_}Y^
讽刺的是,陈兆丰在当贪官之前有个理想,那就是“一定要做个清官”。 s#Y7*?Sm
@5@{Es1u
“一定要做个清官” Z5^UF2`Q
1949年,在开国大典顺利举行一个月后,陈兆丰于安徽肥东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他父亲由于在旧社会饱受地主和军阀压迫,身体一直不太好,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病死了。 7Sv5fLu2
/(L1!BPP9m
万幸,当地党组织得知他们孤儿寡母的境遇后,一直都在想办法帮助他们。 x=r6vOj
l:C0:m%
o;-!?uJ
本来没有钱读书的陈兆丰,也在国家和人民的帮助下,一路念到了大学并顺利毕业,随后在滁县地区(今滁州市)教育局和滁州中学工作。 J0) WRn"h
gwjv&.T6^
1982年,组织根据陈兆丰过往的表现,把他调进滁县地委宣传部的新闻科工作。 LZbHK.G=
G,*
uj0g
6年后,已经成为科长的陈兆丰作为优秀中青年干部,被地委调往定远县锻炼,担任该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