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校园,谁要是提起焦裕禄,肯定被认为是异类,神经错乱妄图出人头地?因为教授整天灌输精致利己主义,谁要是抬出奉献精神,被嗤之以鼻,被疏远。 X&fM36o7
J3gJSRT@P
Y%y=
1966年,位于河南省兰考县的黄河堤顶上,修建了一座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外面种满了泡桐树,原兰考县委书记、革命烈士焦裕禄长眠于此。 yEyx.Mh.Af
4;'o`K~*
在焦裕禄烈士陵园里,书写着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根治三害的伟大事迹,他为兰考县人民摆脱贫困而鞠躬尽瘁,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兰考县的建设中,与兰考县人民同吃住、共甘苦,是广大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a]-F,M J
Y3+DTR0|'
GZ,`?
焦裕禄 m(SGE,("w
p/L|;c
1964年,疾病缠身的焦裕禄离开了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人民,在为焦裕禄下葬那天,兰考县的全部百姓披麻戴孝,来为焦裕禄送行,哭声惊天动地。百姓们跪在焦裕禄的棺椁前动情地呼喊:“人民的好书记,回来啊!” ?U.+SQ
)isz
}?Dj
焦裕禄同志虽然逝去,但这份“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焦裕禄的葬礼,体会焦裕禄与兰考县百姓那份鱼水深情,感悟这份永恒的“焦裕禄精神”。 hAtf)
Tt#4dm-
人民的好书记 ;`',M6g
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县任职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县正遭遇上严重的灾荒,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大灾害严重危害了百姓们的生产生活。 .Nz2K[
r18euB%
焦裕禄看着面前广阔的兰考大地眉头紧皱,两条黄河故道横贯全境,其中却堆满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沙,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和内涝的洼地,只有一些枯草在寒风中瑟瑟抖动。 SYd4 3PA
V/"UDof
为了帮助兰考县摆脱当前的困境,焦裕禄带领着全县人民投入到治理“三害”的斗争中。风沙天气吹得人睁不开眼,焦裕禄却带着人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天气道路泥泞、洪水泛滥,他却在齐腰深的水里查看洪水流向,制定疏浚之法。 42E]&=Cet
:UM>`Y
H)z}6[`
他经常与普通百姓同吃同住,一起劳作,农民们住草屋、牛棚,焦裕禄也跟着农民们住在一起。有百姓遇到了困难,焦裕禄带领着干部们前往慰问,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 |l)SX\Qf`@
] W39HL
焦裕禄一直被肝病折磨,有时甚至疼得直不起腰,拿不起笔。尽管如此,他还是屹立在一线坚守岗位,靠着自己的自行车和双脚,焦裕禄跋涉5000余里,全县的149个生产大队,焦裕禄走访了大半。 Jt5\
O4J <u-E$
@dei}!e
他实地考察了所有的风口、流沙、河渠,制定了治理兰考“三害”的规划,带领着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种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63年,全县夏粮的产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粮食的征购也多了10倍有余。 (CFm6p'RZ
5H#f;L\k
直到1964年春天,焦裕禄的肝病愈发严重,许多百姓发现他在开会时,经常右脚踩在椅子上,用膝盖抵住自己的肝部,左手也经常揣在怀里,按着自己隐隐作痛的肝部。 b{JcV
;"46H'>!
但是焦裕禄对于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问起来,他就说这是老毛病,家人们劝他治疗,他总是用工作推脱。 Ws ya:9|
IHHL. gT
VA+
?xk
焦裕禄 tIfA]pE
>Lj0B%^EvM
当地来了一位中医给他看病开药,焦裕禄却说:“兰考的群众生活有困难,我还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同志们都不想焦裕禄难受,背着焦裕禄买来了三副药,强逼着焦裕禄服下,但他也执意不再服第四剂药。 Xc~yr\%]
o0nd]"q?
在焦裕禄参加汇报的时候,他一直按着肝部做笔记,疼起来手指发抖,钢笔几次掉落到地上。在座的同志们看着焦裕禄,都忍着泪不做声,焦裕禄却强撑起腰,神情自若地说:“继续往下讲吧。” VWf&F`^B(
Y!s94#OaZ
1964年3月,兰考的“除三害”进程稳步推进,前程一片大好,而焦裕禄的肝病也更加严重,让他痛不欲生。他还想写一篇名为《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文章,但是病痛逼他放下笔。怀着对人民的内疚,他被送往医院治疗。 <y[LdB/a
q ww*
yXP+$oox9
兰考百姓疏浚河道 wb~BY
#v+2W
“肝癌晚期,皮下扩散。”医生给出了最后的诊断书,“焦裕禄同志最多还有二十天的时间。”在场的人们无不落泪,兰考的群众更是哭喊着,求医生救救焦裕禄。 [AkL6
7pf]h$2
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回兰考后,县里的群众争相前往医院看望焦裕禄,可是焦裕禄见到他们的第一句,就问起来县里的“三害”治理得怎样了,大家的生活有没有改善。 ,]RMa\Q4Wg
=REMSej
焦裕禄还不忘嘱咐县委的同志们:“你回去之后和县委的其他同志们说,让他们写完那篇我没能写完的文章,还有,秦寨盐碱地的麦穗,给我带一把让我看看!” cB#5LXbCE
))m\d *
1964年5月10日,医院发出了焦裕禄的病危通知书,无论是省里的干部,还是兰考的村民,都围在焦裕禄的病床前,焦裕禄缓缓说道:“我死后不要给我多花钱,留下来支援兰考灾区吧。我活着的时候没能完成任务,死后还请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之上,看着兰考百姓把沙治好……” y "6;O 0
y(/"DUx
xa#;<8 iV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他永远停留在了42岁。许多兰考的百姓都不愿意相信这个噩耗,有一位叫靳梅英的老人,在听闻焦裕禄因病去世时,冒着大雪,摸黑赶到县城,看到县城里的宣传栏贴着焦裕禄的遗像,她当时就呆坐在马路上许久,任凭别人呼喊就是一动不动,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1"tyxAo\
+.^BM/z^O
1964年8月7日,省委第二书记文敏生对焦裕禄的事迹高度评价:“焦裕禄同志作为兰考县委书记,共产主义风格高,大有英雄之气概。他患病的时候还不忘告诉同志们,兰考的沙碱没治好,死后要把他埋在沙丘上。这是多么好的同志!” E{x<P0 ;
@=JOAo
TLbnG$VQS
文敏生 j=b?WNK
pFb}5Q
虽然省领导对于焦裕禄有着极高的评价,但是在焦裕禄与兰考人民之间的感情上,还缺乏具体的了解。加上当时运输条件有限,选址造墓也没有准备,焦裕禄的遗体第一时间被安葬于郑州革命公墓。 0Cd)w4C
`&y Qtj#
'
但是,兰考的百姓们十分希望焦裕禄的遗体能安葬在兰考,焦裕禄去世前的遗愿也是如此。百姓们纷纷表露心声:“把焦书记的坟迁回兰考吧,离我们再近一点,让我们兰考百姓能去看看他,好去给他烧烧纸啊!” VbX+`CwH
=y+gS%o$
河南省委对于兰考百姓的提议十分重视,他们计划为焦裕禄做三件事,一是授予焦裕禄革命烈士称号,二是迁坟兰考,三是建成一个焦裕禄的事迹展览馆。 A)
{q7WI
Gy 0 m
焦裕禄曾在黄河故堤“土牛”上查看风沙,在这里四下环望之后,焦裕禄感慨地说:“这里站得高,看得远,可以看到风沙从哪吹来的,将来我死了,能埋在这里多好!”经过县委的考察,这里最终被选为焦裕禄的墓地。 7u7`z%
-{[5P!
县委抽调干部负责平整土地的工作,兰考县的百姓们听到消息都踊跃报名参加。仅仅十天,“土牛”顶部被削去五米,平整面积1100平方米,向南推土8200立方米。 :_9MS0
1;8=,&
}2c)UQD8
县委还安排了张诗德、胡永德两位意志坚定的老党员,日夜守护焦裕禄的墓地,下大雪的时候才躲进草庵中。 zA/tHlKc
+l'l*<
魂归兰考 $Y'}wB{pc
1966年2月26日,载着焦裕禄棺椁的火车专列前往兰考,火车头上挂着焦裕禄的遗像,车厢两侧贴着横幅,上书“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Kv(2x3("
*UBukn
而在兰考县城,全兰考县的百姓几乎都聚集在火车站,街道两旁挂上挽联,成千上万的兰考百姓主动为焦裕禄披麻戴孝。当带着焦裕禄棺椁的灵车缓缓驶来,兰考的百姓们悲痛万分,呼啦一下全都涌向了焦裕禄的灵车。 [Z~h!}
VwJ A
\Gm$hTvB&
焦裕禄的灵车 SR)jJ=R3
8Ld{Xg
无论是跟着焦裕禄治沙的青壮年们,还是那些妇女老幼,都不顾一切地冲到焦裕禄的灵车前,哭声感天动地,声嘶力竭。现场维持秩序的人员一度阻拦不住,灵车被围得水泄不通。 <% #Dwo}
WOBLgM,|
经过县委人员的疏导,灵车才得以继续前行,跪倒在灵车之前的百姓们泪水浸湿了路面,他们倒退一步,就磕一个头,两侧的百姓们扶着灵车,哭得嗓子都嘶哑了。大家齐声呼喊着:“焦书记,你是为俺们活活累死的,兰考人民对不起你!”虽然火车站离着墓地只有三里路,但是灵车却整整走了两个小时。 ZNWo:N8;
I!sh+e
等到焦裕禄的棺椁抬到墓穴旁时,百姓们团团围住焦裕禄的棺椁,齐刷刷地跪在了焦裕禄的棺椁前。有十几个百姓冲出人群,围着墓穴构成了两道人墙,阻止棺木下放。他们声嘶力竭地哭喊道:“焦书记。回来啊!” j#4 Iu&YJ
&w15GO;4
#o`y<1rN
县委干部也哭红了眼,拉着围在墓穴的百姓的手说:“乡亲们,焦书记为咱们兰考人操碎了心,他实在是太累了,让他好好休息吧!”围在墓穴旁的百姓们哭得更加大声,许久之后,这些情绪失控的百姓才离开墓穴。 +I~`Ob
KA~eOEjM
到了棺椁放进墓穴的时候,拉着绳子往下放的百姓也是万般不舍,久久不愿把棺椁放下去。棺椁越往墓穴下放,围着的百姓们哭得越凶狠,如同浪潮一般,一浪高过一浪。 LB9D6,*t
b)ytm=7ha
迁葬现场有位名叫戴留柱的农民,眼泪已经浸湿了脚下的黄土。在1963年,戴留柱在火车站被冰棱扎伤,焦裕禄知道后找来医生给他止血,还送来了棉衣服。后来戴留柱又不幸得了急性肺炎,但是卫生所条件有限,拿不出治病的特效药。 [0vgA#6I
?RW7TWf
戴留柱一家请求卫生所给焦裕禄打电话,焦裕禄闻讯后,马不停蹄地给戴留柱寻找药源,药费也是由县里承担。当天夜里,戴留柱就拿到了治疗肺炎的特效药,很快就痊愈出院。 Q8-;w{%
v'3.`aZ!
~4gOv
焦裕禄(中) Xa o*h(Q@L
n}0n!Pr^
半年之后,戴留柱带着一家人去县里感谢焦裕禄的帮助,戴留柱拿着自家的柿饼,想请焦裕禄尝尝鲜。焦裕禄推辞不住,只能吃了两个。等到戴留柱回到家里,发现兜里多了两毛钱,一时间愣在原地。 b,C2(?hg
9O(vh(C
戴留柱清楚地记得焦裕禄的恩情,他在焦裕禄的墓前哭得肝肠寸断,呜咽地说:“焦书记啊,留柱我以后改名叫恩焦!” s4V-brCM$|
4-j3&(
等到棺椁放进墓穴,覆盖上水泥之后,成千上万的群众们都拥到墓穴前,哭喊声更是响彻苍穹,“焦书记,回来啊!”“我们的书记啊!”喊声犹如潮涌,顷刻之间,人们又全都跪下,向着焦裕禄的棺椁磕头,捧起脚下的黄土,撒向焦裕禄长眠之处。 6!F@?3qCyg
_yx~t
TOF_m$@#
焦裕禄的墓地 2IMU &
Ub[SUeBGH
飞扬的尘土混杂着人民的哭喊声,焦裕禄带着他所热爱的土地和兰考百姓的泪水,长眠在了兰考这片大地之中。九曲黄河似乎见不得这等悲戚,流经此处时河水也上涨了几分。 s'$5]9$S
<46>v<
直到日暮时分,焦裕禄墓前的哭喊声才弱了几分,但是墓前突然传来凄楚悲凉的一声“爹啊”,人们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得一位身披重孝的妇人,正双手插在坟上,悲戚地放声痛哭。 Vx'82CIC
Yf1&"WW4
|T`ZK?B+u
县委和兰考的百姓十分诧异,他们从来没有听人说过焦裕禄还有这么一个女儿啊?上前询问才得知,这是孔令换的妻子,公社牛场里的一位普通百姓。 E3..$x-/
VZveNz@]r
两年之前,本就揭不开锅的孔令换一家添了一个孩子,但是妻子吃不上饭,产后不下奶,她苦苦哀求丈夫:“给俺买一点红糖,冲碗红糖水喝吧!”孔令换不忍看着妻子难受,拿着家里仅有的两毛钱跑去供销社。 ]k+XL*]' A
}-` N^
谁知道供销社的红糖一斤一包,卖整不卖零,两毛钱哪能买红糖,孔令换呆站在供销社门前,难过得直掉眼泪。当时焦裕禄就在供销社,他看到这个精壮汉子落泪,赶忙上前询问情况。 &.W,Hh
`Xs3^FJt
在知道孔令换一家的难处后,焦裕禄在供销社买了2斤红糖和5尺布料,马不停蹄地前往孔令换家,把这些物资交到了夫妻二人的手上。 l-^2>K[
\vg(@)$q
焦裕禄在人民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雪中送炭,这真是兰考地区的父母官!孔令换的妻子一直记得焦裕禄的恩情,常常说焦裕禄是自己的再生父母! @QOlo-u
@nWhUH%
LAs#g||M
焦裕禄 Y7*8 A,
|!t&ZpdD
迁葬仪式结束后,人山人海的焦裕禄墓地终于重归寂静,人潮逐渐退去,只留下焦裕禄冰冷的墓地。明天就要回山东老家的李星英,却想再陪陪焦裕禄。她是焦裕禄的母亲,老人在儿子走后仍然坚强,如今却哭得泪眼婆娑。 *L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