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网(无图版) -> 旅游景点 ->正文 登录 -> 注册 ->

靖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路壮剧

打着灯笼去找 2016-10-08 17:20
[attachment=27261] uW4 )DT9[5  
REqQJ7a/  
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大新、田阳等县,其中心区域在靖西县,其中比较集中分布在靖西县的新靖、化峒、岳圩、同德、壬庄、地州、龙邦、武平、新圩、录峒、龙临、安德等乡镇的80多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屯。 |qe[`x; %  
[attachment=27260] 8x":7 yV&  
oY)xXx  
SLI(;, s  
唱腔 r2dU>U*:4  
主要唱腔有平板、叹调(慢板类);采花、喜调(中板类);快喜调、高腔(快板类);哭调、寒调、诗调(散板类)等。伴奏乐器以清胡(比京胡略大)、厚胡(又叫土胡,比中胡短粗)、小三弦为主。 |7XPu  
[attachment=27258] }.`no  
\M$e#^g  
渊源 UYOveQ;  
南路壮剧最早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辛亥革命前后,逐渐发展为唱做合一的戏曲形式,改唱当地民歌,用壮语演唱,但仍保留了后台提词的习惯。建国后吸收当地流行的提线木偶唱腔,使南路壮剧的唱腔更为丰富。 o_=t9\:  
[attachment=27259] rBY)rUDd4  
.tRp  
剧目 |AD" }8  
南路壮剧剧目繁多。1955年3月,德保壮剧《宝葫芦》和民间舞蹈《捞虾舞》到北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汇报演出,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两个节目均荣获全国优秀节目奖,由此掀起壮剧艺术的创作高潮。唱南路壮剧的民间队伍一度发展到3600多支,演员达57600多人。 -;T!d  
[attachment=27262] 8<0~j  


查看完整版本:
[-- 靖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路壮剧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ingxi.net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