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uc |
2020-05-17 22:20 |
图为位于禄峒镇凌准街新窑屯修缮一新的龙窑。 村民将半成品陶器进行装窑。 *p-Fn$7\n “今天我真是太高兴了,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又把我们的陶器做出来了,虽然本次成品不多,但是我很满足。我们钟家的钟桂生、钟桂宝、钟桂兵三兄弟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给大家带了个头,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群众做出更好的产品,增加收入,早日实现小康。”驻新窑屯市人大代表、钟桂宝的妻子陆玉精说。村民小心翼翼将成品传递出窑。 9@j~1G%^ 5月8日上午,在余温中,靖西市禄峒镇凌准街新窑屯龙窑正式出窑,在新窑屯群众的齐心协力下,新龙窑第一窑正式出品,并于当日对外发售。陆玉精与家人把刚刚烧制好的陶器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传递出窑,放入垫着厚厚一层稻草的箩筐内,挑到自家仓库做好存放。工匠制作的精美酒缸。 i" )_M|
就在前两个月,新窑屯群众还在本屯微信群上为新龙窑开张烧窑的事情激烈地讨论着,群众纷纷表示担心受疫情影响,做出来的瓷器卖不出,大家一直都在观望。新龙窑修缮好后,由于近年来受天气影响,制陶泥土无法采集,龙窑复兴计划一直搁浅。镇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挂点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解决制陶原料的问题,经过艰苦的寻找,3月份驻村工作队为他们运来2吨可制陶的泥土。龙窑修好了,原料也有了,可是就是没人敢迈出第一步。作为人大代表,陆玉精决定先从自家做起,遂召集召开家族会议讨论,最后钟桂生、钟桂宝、钟桂兵三家达成共识,决定共同出资3万元烧制新龙窑第一窑陶制品。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新龙窑于5月6日进行装窑,再经过用柴火烘烤48小时,5月8日烧制完成,顺利开窑。由于新龙窑首次烧制,原料配方及火候掌控还处在实验阶段,出产成品仅占制品总量的二分之一,但刚刚出窑几天已销售了三分之一,而且价格一直保持平稳,其中大酒缸卖出200元/个,大蒸罐200元/个,茶具500元/套上下,金坛200-300元不等,收益十分可观。 刚刚出窑的精美茶具。 ;z?XT\C$ 靖西凌准古龙窑庄位于靖西市禄峒镇凌准村旧窑屯,据碑文记载,凌准古龙窑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几百年来窑火不熄,是靖西现存的、唯一还在使用的古龙窑,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凌准陶瓷具有朴素、实用的艺术风格特点,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陶瓷产业收入高,发展前景好,对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传承传统工艺和带动全市的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烧制好的水缸。 s=$ 7lYX 近年来,为做好凌准龙窑的传承和保护,禄峒镇党委、政府做了不少工作。其中,2016年3月镇党委、政府出台禄峒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凌准陶瓷保护工作方案,制定了可行性保护措施;2017年3月13日,在禄峒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镇人大代表钟腾好提出了关于凌准街新窑屯龙窑维修工作的建议,该建议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交办会后立即安排镇文广站联合挂村干部及村委,对龙窑修缮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可行性报告。禄峒镇通过班子会讨论研究,决定将新龙窑修缮作为重要议事来抓,2017年12月下拨经费77138元支持新龙窑建设,在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龙窑于2018年8月正式竣工,除开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外,总投资共计85256元。镇党委书记亲自挂片联系凌准街,对接上级部门加大力度对龙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安排具有产业发展特长的副职领导挂点联系该村,安排责任心较强的镇干部负责挂点联系村具体工作,并派出镇级精干力量作为凌准街挂村第一书记,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脱贫攻坚有机融合,意义重大。 陆玉精将烧制好的酒缸挑回家。 窑内烧制好的金坛。 来源:百色新闻网 nqH^%/7)A@ nFP2wv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