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等,霜降来了就代表着丰收来了,金秋下的天等处处是“丰”景。 \acGSW
.c 天等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霜降节”便是其中之一,每年霜降前后,恰逢田园稻浪染黄,也是壮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广西“壮族霜降节”举行的时候,人们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欢祝节庆,忙着丰收。 <IBUl}|\ [attachment=545461] a^^OI|? Dw 5Ze dQFUQ [attachment=545462] @\:@_}Z`_} 天等县“壮族霜降节”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14年11月,广西“壮族霜降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广西“壮族霜降节”开幕式最重要的文艺表演打榔舞更是重中之重。 =*.S<Ko) 打榔舞是天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壮族舞蹈,从唐代武德年间传承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 t'yh&44_ [attachment=545463] -;;m/QM “榔”是壮族先民专门用来脱稻粒、舂米的工具。最早,打榔只是壮族先民给稻谷脱粒和打糍粑的一种劳作场景。后来,打榔加入了舞蹈的元素,由此演变的打榔舞则成了壮族人稻作文化的再现。 VD $PoP [attachment=545464] _{
2`sL) 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会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 xIV#}z0 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OlptO60{ ] [attachment=545465] g~(G P mwn$ey&QE nv(6NV e|>@ >F]K + rM]RFi +;)Xu}
感受完广西“壮族霜降节”,欣赏了打榔舞,顺道去一趟壮族霜降节博物馆逛一逛,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追寻先辈们的历史缩影。 \F\xZ.r [attachment=545466] }A[5\V^D* [attachment=545467] ,,1y0s0` 远在石器时代,天等县境内已有古人类使用石器在此披荆斩棘,发展原始农业。战国、秦汉后,天等先后处在象郡、郁林郡范围内,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出土了战国青铜钺,汉代铜鼓、陶器,唐朝青瓷,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和遗迹。 R&:Qy7" [attachment=545468] >L8 &6aU [attachment=545469] 7<L!" 2VB 在这里,还能一睹天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远石雕的现场雕刻以及都康宽扇技艺的现场展示。 D><^ 7nr% 从清代以来,进远乡创造了无数样式丰富、内容精彩的石雕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一路记录着中国南方民族在石雕技艺和文化上的成就。 ~eS/gF? KNN$+[_;H4 ug'^$geM tkff\W[JU ^jcVJpyT@R
R7;X [attachment=545470] [attachment=545471] %tPy]{S.. 进远乡位于天等东北部,坐落在重重大山深处,山中的大石天然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制作石雕的材料,石雕技艺代代传承着。进远乡也因出色的石雕技艺,被称为“石匠之乡”。 aI|X~b 来吧,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面对面交流,近距离地感受传统非遗项目带来的独特魅力。 =EH/~NGk
[attachment=545472] In;P33'p M$Rh]3vqR i7rk%q EMxMJ= Ji1# >;& 来 源: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