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J}>e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是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在过去手工技艺繁盛的时代里,壮锦技艺织就的精美作品渗透于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繁杂的手工织法逐渐不被重视,而传统的纯手工壮锦也逐渐退出了百姓的生活,有的甚至被人们遗忘,曾经光彩熠熠、炙手可热的壮锦亦是如此在,为让壮锦重现光芒,黄艳英夫妇利用数十年的时间收藏壮锦,将其进行收纳、整理并于几年将原本出租的房子腾出来建立了壮锦博物馆——“锦院”,给世人保留壮族人织锦文化,向世人展示壮锦的独特魅力。 3]5&&=#
[attachment=544278] KfN`ZZ<
1997年黄艳英爱人带着壮锦到桂林参加首届举办的民族工艺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壮锦备受欢迎,于是从1997年开始夫妻俩便开始走遍靖西的各个乡镇收集壮锦,在收集之初,群众对于壮锦的价值还未充分了解,每当夫妻俩开着卡车在各个乡镇转的时候,大家都打趣儿的调侃他们成收“垃圾”的。黄艳英告诉记者,正式大规模收集壮锦是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那时交通还不是很方便,就和哥哥借了一辆皮卡车,开到村里收购,人们见到我们都说收“垃圾”的又来了。 xHR+((
[attachment=544276] 7kew/8-
当时夫妻俩的收入不高,光是在收集壮锦的支出上就让他们在经济上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但是出于对壮锦的热爱,和对壮锦织锦技艺逐渐失传的担忧,夫妻俩便向亲戚朋友借钱,尽可能的将市面上现存的手工壮锦收集起来。黄艳英说 :“开始收购壮锦的时候我也不支持,因为我们收集起来只是收藏而已,并不卖不出去。而且那时候工资也低,生活比较困难,但是看到人们把不用的壮锦都扔掉了,我也觉得可惜,所以就坚持了下来。 VA*79I#_q :+X2>Lu$FA _<&K]e@dp
[attachment=544277] +P<w<GfQ 为让壮锦技艺能传承给下一代,黄艳英在收集壮锦的过程中结识了老一辈的艺人们并向他们学习。虽然黄艳英在靖西文化馆担任的是财务一职,但出于对壮锦技艺的热爱,她积极组织壮锦技艺艺人到各地展示壮锦技艺的魅力,协助文化馆弘扬壮大靖西的优秀传统文化。截至目前,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锦院共收藏了涵盖广西境内三千余幅的纯手工壮锦,其中悬挂在院里展出的便有上百幅,在这些壮锦中年代短的有几十年,久远的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t8To
[attachment=544279] >H]|A<9u(
在近期举办的壮锦织锦技艺培训班中有35名学员积极参与织锦技艺的学习,但在学员中记者发现,绝大部分的学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而年轻学员却寥寥无几。面对如此的情况黄艳英表示很惋惜,但是在这场培训中能挖掘出了不少的老艺人,这也让她感到很欣慰。黄艳英说 :“我会抓住所有机会把所学到的东西传承给下一代,让更多的人去学织锦,把织锦技艺发扬光大。”如今锦院逐渐被大家知晓,各大学院的师生以及许多从事壮锦文化研究的学者会预约前来参观。锦院的建立为曾经被视为”垃圾“的手工壮锦找到了归宿,也为启迪新一代的后生们提供了认知与学习的平台。刚进入壮锦技艺培训班不久的学员李俏俏在深入学习壮锦文化后,也对织锦技艺有了深刻的认识。 )r-|T&Sn
[attachment=544280] gEe W1:AB
李俏俏说:“经过这次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织锦技艺,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的文化魅力,同时也认识到了织锦技艺的传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和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