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Fz+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全文) /@\3#2;
(2008年8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JI}p{yI
2016年7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 Bt^];DjH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Y)X58_En
(十二届第56号) ]0wmvTR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7月21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公布,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5m^)hi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F ttny]
2016年7月21日 ,Uv8[ci%9
目录 Pf]O'G&F
第一章 总则 yYvv;E
第二章 旅游者 e`Z3{H}
第三章 旅游促进 mmn1yX:d
第四章 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E~|`Q6&Y
第五章 特色旅游 dLek4q
`l
第六章 旅游经营服务 jn;b{*Lf
第七章 旅游监督管理 XT5Vo
第八章 法律责任 umWZ]8
第九章 附则 4c_F>Jw[
第一章 总则 8E!I9z
第一条 为了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tLoU%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和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组织到自治区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从事旅游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旅游经营服务、旅游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m(5>h#
第三条 发展旅游业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行业自律,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D0BGC&&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xo7T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安全监督、旅游环境秩序维护等工作。 .W+ F<]r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旅游业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工作。 'D4KaM.d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引导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和旅游地居民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倡导和鼓励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旅游行业组织、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在旅游经营活动中为旅游者健康、文明、环保旅游提供便利。
K{00 V#
第七条 依法成立的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制定行业规范,完善行业自律管理,引导会员诚信经营,维护旅游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ljrA^P,>P
鼓励旅游行业组织建立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会员的信用信息。 i#~1|2
第二章 旅游者 'k9hzk(*
第八条 旅游者享有下列权利: y'k4>,`9e
(一)知悉相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标准、价格、注意事项等信息; C4P7,
(二)自主选择旅游产品、服务和旅游经营者; cMEM}Qh
T
(三)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KmB>9
(四)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获取相关合同文本以及旅游过程中相关的发票等支付凭证; IBzHXa>75
(五)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 ptmPO4f
(六)人身、财产遇有危险时,请求救助和保护; zA/W+j$:
(七)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依法获得赔偿; Px4zI9;cB
(八)法律、法规规定和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IK6XJsz$J
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学生、现役军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 aUy=D:\
第九条 旅游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C9}2F{8
(一)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旅游设施,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得有随地吐痰、随地便溺、喧哗吵闹、乱扔废弃物、乱刻乱划等不文明行为; p3eJFg$
(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A*r&Ak[
(三)向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 )LYj,do
(四)不得损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干扰他人的旅游活动、损害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rS
4'@a
(五)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实施暂时限制旅游活动措施以及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实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u4esg
(六)遵守安全警示规定; OQA3 ~\Vu
(七)法律、法规规定和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wzMWuA4vX
第十条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BVC{Zq6hi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 m~Dq0 T
(二)向相关主管部门、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 VrokEK*qbY
(三)向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cF[[_
(四)旅游合同中约定有仲裁条款或者有书面仲裁协议的,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oLn| UWe_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xUD$i?3z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8&=+Mw
第三章 旅游促进 e-os0F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旅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工作,研究部署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yf=ek==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商业、林业、水利、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科技和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完善机制,明确措施,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推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协同发展。 9e Dji,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和财政状况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或者安排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列入本级预算,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形象推广等。 ;6 1m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对涉及景区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供水供电、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给予支持。 EtH)E)
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A:wWb<m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实施旅游用地分类管理,增加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供给,优先保障自治区旅游重大、重点项目用地,满足旅游用地在景观保护、建筑密度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对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石漠化土地等发展旅游业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4[!&L:tR
公益性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符合国家划拨用地规定的,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9CWUhS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旅游者提供高效的信息咨询、安全保障、公共交通等服务。 ~5wCehS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自助旅游、自驾旅游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在旅游者集中场所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者休息站点、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无障碍设施和无线局域网络建设,完善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要交通节点的旅游服务功能。 NoJo-vo*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旅游监测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免费向旅游者提供景区情况、游览线路、交通、气象、客流量预警等旅游信息和咨询服务。 1*r{%6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组织旅游形象推广工作,将旅游形象推广纳入地方形象宣传总体计划,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形象推广工作机制,提升当地旅游形象。 vAJfMUlP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全面拓展旅游市场。 [<sBnHbvQ.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特点,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V_(?mC
自治区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建立导游人员劳动报酬集体协商制度和指导性标准,加强导游人员执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 _+8$=k2nM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旅游企业、旅游项目和旅游者的信贷产品、融资授信、融资担保和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扩大旅游投融资渠道。 ':!;6v|L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完善旅游保险保障体系,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和服务。 Dg#A b8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企业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 gHlahg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旅游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告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旅游经营者名单。 7OOB6[.fu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公开透明的旅游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采取措施消除区域间旅游服务障碍,推进跨区域的旅游合作与经营,禁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 ^tuJM: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阻碍本行政区域外的旅行社、导游和旅游车辆、游船等在本地开展合法旅游经营活动。 *0R=(Gy
第四章 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79%${ajSI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aZ Wu|p
涉及面广、关联度强、需要统筹安排的重大、重点旅游项目,应当编制专项规划,并符合旅游发展规划要求。 `4&\ %9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 V]PTAhc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应当严格执行,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cuR|cUK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WwQ!vWWd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估、登记,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向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nu$LWC-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旅游资源,不得在景区或者已经规划但尚未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地域内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种植、养殖等项目,不得建设破坏景观的设施,不得擅自进行采石、开矿、挖沙、砍伐、焚烧林木等破坏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行为。 m[{*an\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r DY q]`
第二十五条 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设施,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遵守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控制在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范围内。保护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配套设施,应当与旅游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P
N_QK Z
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规模和建筑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保持其特有的环境和历史风貌,不得擅自维修、改建、迁移、拆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旅游项目,应当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工业、农业、商业、体育、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社会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保持其内容与景观、环境、设施的协调和统一。 1{"fmV
第二十六条 对周边生产、生活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旅游项目,审批机关或者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在项目立项审批前应当通过组织召开听证会等多种途径,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周边居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论证。 j86s[Dty
第二十七条 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依法出让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 kkrQ;i)Z
依法获得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的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单位可以依法收回其经营权: m`9)DsR
N
(一)违反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专项规划,严重破坏旅游资源; =dX*:An
(二)投资额度、投资进度未达到合同约定或者构成其他解除合同条件,按照合同规定解除合同; |l ~BdP
(三)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收回其经营权的其他情形。 't{=n[
因不可抗力或者因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过错造成投资额度、投资进度未达到合同约定的,不适用本条第二款规定。 {F
k]X#j
第五章 特色旅游 A}\Rms2
第二十八条 保护和合理利用喀斯特、滨海等地形地貌,推进自然山水旅游发展。 %p2 C5z?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 ;8g#"p*&
第二十九条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整合资源,加强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3a{QkVeV7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旅游经营的,应当保持、传承其民族特色和传统。 xsFW F*HPs
第三十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全区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改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 @ z#k~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本自治区与东盟成员国的旅游合作机制,制定先行先试政策,促进本自治区与东盟成员国的旅游发展。 'EREut,>'
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动本自治区与东盟成员国的旅游产业对接,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加强客源互送。 !T0IMI
第三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统筹发展边境旅游,组织旅游、公安、交通运输、外事、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协调解决边境旅游发展中的有关事项。 :7Vm]xd}do
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边境地区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与邻近国家边境旅游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开发跨境旅游项目、跨境旅游线路和跨境旅游合作区。 kozg8 `\]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引导和监督管理,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鼓励建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促进乡村旅游集约经营。 Q$,8yTM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旅游、公安、住房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乡村旅游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V_}`2.Pg
发展乡村旅游应当维护和保障农村集体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5H 1(C#|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养生养老旅游,开发民族医药、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等旅游项目。 <UQ:1W8>B
利用民族医药资源开展旅游经营的,应当保持、传承民族医药的传统用法。 %1HW
) 7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水功能区划,在水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统筹协调发展水上旅游,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
X2i<2N*@
第六章 旅游经营服务 D2!ww{t
第三十六条 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旅游经营者享有下列权利: r+0)l:{.
(一)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检查和处罚行为; O|j5ulO}&"
(二)拒绝违法集资、摊派行为; z<<` 1wqg
(三)拒绝参加没有合法依据的考核、评比、达标活动; =WEfo;
(四)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自主参加协会、学会、研究会等团体; ^[%~cG
(五)拒绝旅游者提出的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社会公德的要求; de1&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x el&8 `
第三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XE$eHx3;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8`VMdo9
(二)依法履行合同; 1}8e@`G0.]
(三)提供真实、明确的旅游服务信息,公布旅游咨询、投诉电话,不虚假宣传; 6w}:w?=6
(四)标明其真实的名称、经营范围、服务项目、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H[,.nH_>+
(五)不得作出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l}(~q!r
(六)提供符合国家、地方规定和标准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 4kg9R^0
(七)依法解决与旅游者发生的争议,提供真实的凭证材料; r 'jVF'w
(八)对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XtfL{Fy|T
(九)依法、准确、及时地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供团队信息、业务统计、财务数据等资料; G)4 3Y!
(十)维护公共秩序,保持环境整洁; l.BSZhO$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5Cy)#Z{
鼓励景区内的居民成立自律组织,自觉维护景区内公共秩序,保持环境整洁。 ooZ7HTP|
第三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旅游安全责任: x\Sp~]o3C
(一)建立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演练; T"d]QYJS
(二)对旅游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检验、监测和评估; il-&d]AP
(三)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场所、项目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向旅游者作出说明或者警示; /2HwK/RZ
(四)明示游览游乐区域,在其区域边界设置准确、清晰的标识; 5[gkGKkf_
(五)明示不适合参与其提供的游览游乐服务的情形,对明显不适合参加项目的旅游者予以劝阻; XY4s
(六)针对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定旅游者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RV(}\JU
(七)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高风险安全警示的,停止接待旅游者; +Kq>r|;
(八)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及时采取救助和处置措施,妥善安置旅游者,依法履行报告义务,并协助、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救援行动; 74Q?%X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