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f5:M{P
{o(j^@ Ft}@1w5 y;/VB,4V 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h=;{oY<V)?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w]N!S;<N 此词句是出自《生查子·元夕》,元夕即是元宵节。从这首词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对元宵节就过得很隆重了。那张灯结彩,花市如昼的景象,贯穿着上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jKt7M>P
H":oNpfb (vT+IZEI 我:在靖西,相对于大小年来说,元宵节似乎过得并不是那么隆重,但总不至于遗忘,每年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传承着传统习俗过元宵节。
|:8bNm5[
4apL4E"r 6@DF TB0
5?F 我:作为一个靖西人,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元宵节常缠着爷爷做灯笼,其他小孩子也是,爷爷们脱不过自家孙子和孙女的执拗,便只好用竹条做骨架,用白蜡纸糊好,然后在中间点上一支蜡烛,灯笼就算是做好了。
}&_/PA0j
J:V?EE,\- (5]}5W* 95el'K[R 我:到元宵节的晚上,一大群小孩子便提着灯笼到处游玩,嬉戏打闹,热闹非凡。几年前,灯笼的骨架还放在家里的阁楼上,但现在却不知道去哪儿了,做灯笼给小孩子的爷爷们也不在了,做那些灯笼的技艺也随之而去。
.^B*e6DAD 如今,这些记忆恐怕不能重现了,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过元宵节的方式,这些方式虽然不断地改变着,但元宵节最核心的倒是没怎么改变,比如说吃汤圆,以前是吃汤圆,现在还是吃汤圆。毕竟吃汤圆的寓意从古至今就没有改变,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对团团圆圆的愿望一直都没有改变。
I? ,>DHUX
/SYw;<= lNSLs"x^ "DYJ21Ut4 我:靖西人做汤圆,看似很简单,但也颇费心思。首先要选用靖西大香糯,接着将糯米放水里泡上一晚,第二天早上将泡过水的糯米磨成浆,放到布里挂起来滴水,就可以揉出洁白的汤圆了。糯米浆要揉得合适,要揉得劲道,这样才能怎么煮都不会破皮。至于汤圆里面的馅料,传统的一般是无馅和肉馅,无馅是直接揉成汤圆,里面不放任何馅料,这是那些不吃荤腥的人常吃的汤圆。再有就是肉馅了,肉馅要选肥瘦相间的,太瘦吃起来会柴,太肥吃起来会腻,肥瘦合适吃起来才好吃。后来,人们又新引进了不少馅料,酥麻的,芝麻花生的,数不胜数。馅料其实没什么优劣,自己喜欢吃什么馅料就做什么馅料。
<&C]sb
O/[cpRe ZP{*.]Qu j?'GZ d"B 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当年元宵赏灯时留下的著名诗篇。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共吃元宵,是我们世代相沿的习俗。靖西的元宵节也不例外,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元宵仪式,散发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
sQkhw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