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815阅读
  • 1回复

微信扫一扫分享精彩

分享到

 

钱和家庭哪个重要? 澳洲人这样评论中国人,看完默默沉思!
发于2015-06-04 我有话说评论
OZ}o||/Rc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BQ(sjJ$v6F  
Xw&vi\*m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CIAKXYM  
$>hH{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rmPJid[8B~  
1aoKf F(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mX G W+  
#=#bv`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 ww)ow\  
-* W\$ P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vWjHHw  
-+kTw06_C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 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Iy Vmz'  
dm"|\7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L 7l"*w(  
}U qL2KXi4  
在澳洲,你们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L\\'n )  
 ja^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56H~MnX  
yLQwG.,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L6J.^tpO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pf#~|n#t  
?6 "B4%7b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NUX$)c  
eNr2-R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9a]h;r8,9z  
]wEFm;N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u\u6< [>P  
_7,4C?  
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g2Z t;*@w  
6nW]Q^N}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ogG:Ai)90  
_EC H(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WTUC\}#E\  
jk1mP6'P|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IQ5'4zQg=  
r_pZK(G%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O]G3l0  
Os1=V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OK%d1M^8j  
ab>>W!r@!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wb R}`8  
7$"n.cr :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b;"Z`/h  
~2O1$ou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x, #?  
p`}G" DM  
70—80岁:安度晚年; 'y|p)r"  
\!zM4ppr  
死后:一般进公墓。 X9o6} %Y  
B4w/cIj_  
,9~qLQ0O  
ij02J`w:Ra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tfPe-U  
:@^T^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ex>q  
|yi#6!}^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Q+J1S]Fs  
||'A9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 +)  
j0A9;AP;;C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X"S")BQ q  
h:4F?'W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vd0uI#g%#  
#%.fsJNA$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5N$O  
c='uyx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Z!I#Z2X  
-"d&Ow7o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h{?cs%lZ  
i(0%cNP7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SlD7 \X&~  
e?fA3Fug  
sg4TX?I   
W4]jx ]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APqYf<W  
Ummoph7_@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J1xO^tE  
&@z M<A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iV.j!H7o  
&cT@MV5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Qq#^:_\  
J@o$V- KK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WJii0+8e  
ah15 ,<j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rR0V!wA  
;bkvdn}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o| 9Mj71  
lj@ ibA]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2I0Zr;\f  
Y#rd' 8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TFWum9wO  
8 G:f[\^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真的说得很对,中国人老是想为下代留下很多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享受。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6-09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添 加 图 片
<--上传图片在这里,多大图片都可以!
上一个 下一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