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显示,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由此可见中国的养育成本几乎是世界最高的,所以不难解释中国的生育率几乎是世界最低的。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全国人口数据显示: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可以看出,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创下1949年以来新低,出生率则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平均一个妇女只生1.15个孩子,也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水平之一。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持续下降,2021年出生人口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下降。五年的下降幅度高达40%,比起九十年代初2000多万的新生人口更是不到一半。用出生人口塌陷来形容现在的人口形势一点也不夸张。为此,《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提出了如下有关鼓励生育措施的建议:现金和税收补贴、购房补贴、增建托儿所、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引进外国保姆、推广灵活办公模式、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允许辅助生育技术、教育改革(减少高考内卷,缩短学制)等。但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提出对鼓励生育的质疑。我们在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似是而非的质疑即“十大误区”给出分析和解释。 ]Tkc-ez
:!5IW?2
z|asa*
rFaF
Bd
【误区1】老龄化和少子化是所有发达国家的通病,现在发达国家的人民不是生活得挺好吗?所以中国老龄化和少子化不值得担忧,不需要鼓励生育。 SG-'R1
J
IB#
@yH
?shIj;c[
A3B56K
【分析】导致老龄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带来老年人口增加,二是少子化带来孩子和年轻人减少推高老年人口占比。寿命延长带来的老龄化是好事,体现了社会进步。而少子化带来的老龄化则是坏事,是真正的危机所在。少子化不仅会拉升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使社会失去活力。而且,只要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规模将持续萎缩。 }Z{=|rVE
LEW'G"+
*g y{]
o4*+T8[|5
虽然发达国家和中国都面临少子化问题,但是中国的少子化问题比其他发达国家要严重的多。现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高于中国,发达国家的平均生育率是1.6,而中国2021年的生育率只有1.15,几乎是世界最低。中国的养育成本相对于收入几乎是世界最高的,根据育娲人口研究的报告,中国把一个孩子养大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中国高企的住房和教育成本使得中国的育儿压力几乎是世界最高的。 N5]0/,I}
U>V&-kxtV
Q -MQ9'
uHAT#\m:
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会面临少子化的问题。但是尽管,中国还远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富裕,但中国的生育率已经比少子化程度很严重的日本还要低很多。还有,有些低生育率国家如德国可以通过移民来补充人口,但是中国几乎没有可能通过移民解决人口问题。由此可见,中国的少子化问题可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而且,多数发达国家都在大力鼓励生育,而中国目前鼓励生育的力度远远不及发达国家。 >Y_*%QGH_
xEf'Bmebk
_^el\
Zm=(+
f
归纳:中国目前的生育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将来的老龄化程度也高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而中国目前鼓励生育的力度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要缓解未来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就有必要大力鼓励生育。
emK$`9
k$H%.l;E
}-~X4u#
8<.C3m
6h
【误区2】中国人口基数大,不缺人口,所以不需要鼓励生育。 OH5>vV'i
FDVcow*] n
h3*Zfl<]
A81ls#is
【分析】一个国家是否缺人口,有什么客观标准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缺劳动力,就是缺人口;如果不缺劳动力,就是不缺人口。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别说中国现在有14亿人口,就算中国只有1.4亿人口,那也不意味着中国就会缺劳动力。这是因为,所有的工作机会都来自人的需求。人口少需求也小,所以工作机会也少;人口多需求也大,所以工作机会也多。因此,人口基数大并不表示劳动力就过剩,而人口基数小也不表示劳动力就短缺。 /%0<p,T
#<e\QE'!
C0S^h<iSe*
u:m]CPz
所谓“中国人口过多”,有什么客观标准呢?从人口密度来说,每平方公里中国为148人,日本为346人,韩国为520人,英国为281人,德国为240人,荷兰为508人,以色列为400人,可见,上述国家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中国,而这些国家并不认为自己国家人口过多,现在还鼓励生育。 YyTSyP4
,hq)1u
ms!r ef4`+
*Ho/ZYj3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些中国人口学家论证过中国适度人口是五到八亿。但其假设之荒唐,推断之草率,使其结论毫无学术价值。事实上,在1960年,中国人口将近七亿,符合这些人口学家所论证的“适度人口”的范围,但那时中国正处于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现在中国人口是有史以来最多的,同时也是生活水平最高的时代。 U
f|>
(C
.C2TQ:B, .
~><^'j[
=+-Yxh|*
退一步来说,即使假定“中国的适度人口是五至八亿”是正确的,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2021年中国新出生人口只有1062万,如果按照人均寿命78岁计算,未来动态的人口也只有八亿左右,但现在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15,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生育率和出生人口还将进一步下降,所以未来中国总人口根本维持不了八亿,而且这种人口萎缩的过程是无休止的。根据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版》,如果不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到2100年将减少到5.7亿,年出生人口只有179万,仅占全球出生人口的1.6%。 QmLF[\Oo_
HPb]Zj
F1jglH/MF)
L]d-hs
归纳:是否需要鼓励生育,与人口基数的大小无关,而与生育率的高低有关。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几乎全球最低,未来人口萎缩的速度也将是世界上最快的。要缓解未来的人口萎缩,就有必要大力鼓励生育。 "I=\[l8t
;QW3CEaUq
Ga# :P F0
R2(3>`FJ
【误区3】如果人口减少,那么人均财富和人均收入就会增加,所以减少人口是好事,不需要鼓励生育。 n) k1
pGf@z:^{*-
deM7fN4lTi
F>]m 3(
【分析】人均财富的计算中人即是分母也是分子,因为人不仅会消耗财富,更会创造财富,而且人一生中创造的财富在整体上大于消耗,否则人类社会怎会进步?西方发达不是因为人少,而是现代化提高了创造的效率,这与人多的优势并不矛盾。除了美、加、澳等几个新大陆的移民国家和北欧国家,富国大都人口稠密。即使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等新大陆国家,最富裕的地方也是在狭小的几个大都会。在中国内部,人口密度最大的5个省区依次是江苏、山东、广东、河南、浙江,几乎都是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几个省。 YqPQ%
,WJH}(h"D
TF 'U
= M]iIWQ@`
财富的多少还是要看创造财富的能力,要看工作效率和创新效率。人口稠密的地方效率更高创新力更强是因为经济学中最常见的规模效应。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在于生产一百万的单位成本远远低于生产一万件的成本。得益于其世界第一的市场和人才规模,中国的制造业的规模领先世界,而且拥有全世界品类最全的工业品类别,从而具备了其他国家无法比例的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科技创新产业也是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市场大人才多,可以投入的研发就多,就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成果。美国的创新优势就是来自于发达国家中最大的人口规模和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最近几年进步很快也得益于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人口规模 4'-|UPhx
g.'yZvaP
,0E{h}(
cx}Q2S
如果中国的人口减半,这种制造业规模优势和科研创新的规模优势会大幅度被削弱。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包括被卡脖子的风险就会大幅增加。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日本是个很好的反面例子,日本在八十年代科技曾经引领世界的创新,一度人均收入超过美国,但是到了现在深度老龄化和少子化,其创新能力和人均收入都远远被美国抛在后面。中国现在的少子化程度比三十年前日本还严重的多,未来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更严重。 'XzXZJ[uq
|N}P(GF
s<9RKfm
ccLq+a|
归纳:减少人口无助于提高人均收入,反而会降低规模效应,削弱创新力和竞争力。要保持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就有必要大力鼓励生育。 GN!qyT
%^1cyk
(9<guv
D\[h:8k
【误区4】人口减少了,竞争就少了,就业、住房和教育的竞争就没有那么激烈了,所以人口减少是好事,不需要鼓励生育。 %F:)5gT?
% ]I ZLJ
p/U+0f
rS4@1`/R
【分析】所有的工作机会都来自人的需求。因此,人既是求职者,又是工作机会的源头。人口减少,找工作的人少了,但就业也会更少,而且因为更难匹配而加重就业困难。经历少子化,人口不断萎缩的东北,就业景气指数在全国各大区域一直垫底。如果中国人口仅现在的1/5, 那么教师、零售人员、出租车司机等职位只有现在的1/5,而且航天、高铁这些由人口大国支撑的行业可能会消失。 &v"3*.org@
U Z|HJ8_
G:pEE:W[
&Y
4F!Rb
人口减少了,一线城市也会减少,可选择的大城市就会减少。中国人多的优势之一是可供选择的城市也多。仅建成区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中国就有超过30个,而俄罗斯只有2个。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让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面貌日新月异。但如果全国人口开始大幅减少,大部分中小城市会加速衰败,基础设施会因为需求和财力不足而停止更新甚至废弃,而人口将会进一步加速向少数大城市集中。这种现象正在俄罗斯和日本等人口萎缩的国家发生。至于高房价,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口过多,而是因为大城市的住宅土地供应不足。中国大城市的房子贵主要是土地贵,在大城市,地价普遍占到房价一半以上。如果加大人口流入地区和大城市的住房土地供应,将能显著降低房价,减轻育龄家庭的住房成本。 u0#}9UKQ
_)]+hUwY
:6zG7qES3
+hE(Ra#
近30年来,由于受到少子老龄化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极为缓慢,年轻人职业前景黯淡,他们既没有努力工作的动力,也没有追求婚姻伴侣的动力。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躺平”,其实近30年来,日本许多年轻人早就“躺平”了,他们不婚不育,使得日本的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减少了,好的就业机会也会减少,为了竞争好的就业机会,教育也会更加内卷。 DyQM>xw)t
NPd%M
abJ"
[
^s@8VAwi
归纳:人口减少了,就业机会也会减少,可选择的大城市也会减少,教育内卷更严重。 _~rI+l A
!-N6l6N
cs1l~bl
~mO62(8m
【误区5】我们未来有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不需要这么多人,所以不需要鼓励生育。 ,Z{d.[$
1gmt2>#v%
x.3J[=z=>
34wkzu
【分析】人工智能在替代部分传统产业岗位的同时,也会催生新经济新产业更多的就业需求。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导致传统产业单位产出的劳动力耗费降低,却没有减少总就业,核心就在于同时创造了新的更多的工作岗位。比如会有更多的人从事需要社交能力的行业(比如说护士,心理咨询师等)和科技和文化创新相关的产业。未来科技和文化创新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和重要性会越来越高,而人的作用在这些产业中几乎是机器人不可替代的。因为机器人在创造力方面和理解人类价值观方面可能永远是要从属地位的。 0pJ
":Q/2)
i&vaeP25)
J|X
6j&-
lW(px^&IN
在科技和文化创新产业里,顶尖的创新人才是关键。人口大国的人才池子大,顶尖的人才就会多。还有市场规模大,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研发和创新的人员。所以人才和市场规模却是国家创新产业的竞争力的保障。创新产业的特点是,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但边际成本却很低。人口大国往往能够仰仗其市场规模承受巨额投入的成本,并且依靠庞大人才资源形成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集群,从而在新兴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然后将商业模式迅速复制到其他国家。美国的创新产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就是得益于其发达国家里最大的人口规模。。所以中国虽然人均收入还远低于美国,但是得益于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人口规模,其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已经紧追其后。甚至在美国贸易战和卡脖子的打压下,仍然能够应对自如。试想如果中国的人才和市场规模,按照每代人减半的速度萎缩的话,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在不友好的外部环境的抗打压能力就会弱很多。 ynw5-aS3
QHWBAGA
LJOr!rWi
A |3tI
归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消灭很多旧的职位,但是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岗位。尤其是在未来最重要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产业,而人口多是创新力的关键优势。 (tCUlX2
TQ{Han!
"Kc>dJ@W
'Hi:
2Wh
【误区6】人口质量比人口数量更重要,减少人口数量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所以不需要鼓励生育。 m;D- u>o
H|ER
e.@uhB.
`)T~psT
【分析】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少数杰出人才的开创性贡献功不可没。这是否说明真正重要的是人口质量而不是数量?其实这恰恰说明了数量的重要性。由于杰出人才取得成功所需的个人能力通常是在人群中随机分布,人口规模越庞大,具有杰出特质的人就越多,只要选拔人才的机制公平,让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合理,最后脱颖而出的人也越优秀。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从14亿人中选出的最优秀的1万人肯定比从4亿人中选出的1万人更优秀。 H}H7lO
I! > \#K
c%[#~;E
$&<uT
有人说不需要那么大的人口基数,只要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培养一下部分人就够了。但是实际上当教育资源充足的时候,更多的教育投入并不能培养出更多天才,反而可能引起教育资源的浪费(或者内卷)。所以当教育资源充足时,天才的数量和人口基数的数量直接相关。现在随着中国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中国每年新生人口不到三十年前的1/2,只有几年前的2/3,不仅小学,中学过剩,将来连大学都过剩了。所以在教育资源不稀缺的情况下,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保证顶尖人才质量的关键。 K]j0_~3s
n Ps7c %
HAv{R!*
]~6_ WE8L
另外人口多,市场规模大。潜在的创新人才和企业家就具有更大的舞台,成为顶尖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成功机会要远远大于一个欧洲小国的同样人才的成功机会。有人说以色列是个小国不是也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吗?犹太人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和优秀的民族。但是如果看全世界犹太人,1/3的犹太人在以色列,1/3的犹太人在美国,还有1/3在世界其他国家,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美国的犹太人会更高比例出现成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这是因为美国有更多的人口和更大的舞台,可以让顶尖人才冒出来。 UK1_0tp]x
C_4)=#@GU
B Ce|is0
!'j?.F$}
归纳:在教育资源充足的情况下,顶尖人才的数量和人口基数成正比。而且人口更多的国家可为成就顶尖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 ^=:9)CNw(
7<jZ`qdq_
+,yK;^b
UN%Vg:=
【误区7】减少人口有利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所以不需要鼓励生育。 Q>R>R*1.j
!2z?YZhu
esHQoIhd
TYlbU<
【分析】中国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在中国人尽皆知。但这种比较有很大的误导性。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少数资源丰富国会拉高世界平均值,使其失去代表性意义,导致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资源都要远少于世界平均。以没有代表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标准来衡量一国的资源是否丰富容易产生错觉。实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耕地、淡水、森林、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人均占有量都处于世界中间甚至靠前的位置。除耕地外,人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总人口都不到世界50%。中国的人均资源普遍高于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 ?gPKcjgoH!
0 H0-U'l
Yr w$
WBN w~|DO]
而且人均资源高于中国的国家并不比低于中国的国家更发达。资源价值占享用财富的比例不到5%且越来越低,这点可从手机、汽车、医疗、旅游、教育等支出中资源价值占比之低得到印证。即便在自然资源丰富的美国,真正体现国力的是其科技水平、政治影响力、军事力量和文化软实力,这背后依然是美国人口稠密地区的公司、大学等机构和基础设施。实际上,美国的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到50英里的地区,而这些地区正是美国的精华所在。 59zENUYl
+&Hr4@pgW
sf]s",t~J
j:,NE(DF
自然资源丰富也许可以短期致富,但无法长期强国。出卖自然资源度日的国家和地区就像依赖遗产生活的年轻人,长此以往将丧失上进的动力和竞争的能力。所以,在现代经济史中,几乎没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受阻于资源瓶颈,但却有很多“资源诅咒”的例子,许多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经济都发展得不错,但拉美和非洲不少资源丰富的国家却陷入经济的长期停滞。俄罗斯的面积大于中国,人均资源远多于中国。然而,苏联解体后,损失了一半的人口,现在除了在军事工业上还拥有些优势外,俄罗斯对外经济几乎就是出卖资源,没有多少有竞争力的行业。 c\ia6[3sX
549jWG
!!4Qj
c-g)eV|)S
同样道理,环境问题主要不是人口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造污水处理厂、投资清洁能源最终靠的是财力。我们到发达国家去旅游,哪一个不是山清水秀?就连人口稠密的日本、韩国,如果稍稍远离大城市,也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是因为这些富裕国家,有意愿和财力去解决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恶化,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就会逐步好转。几乎所有环境指标,都在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大约1万美元时会开始好转。 Kh4$ wwn
cuK,X!O
5w\fSY
e]T`ot#/
归纳:中国的人均资源要比很多发达国际更加丰富,而且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和重要性越来越低。经济发展好了,也更有利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FJ %
ZxlAk+<]
p|Q*5TO
k6Uc3O
【误区8】补贴生育是用不生孩子和少生孩子家庭的钱来补贴多生孩子的家庭,这不公平。 f]G>(V=i
Vpr/
]D@0|
cZ(elZ0~
【分析】我们可以算笔帐,比较一下政府在养老和养孩子上的投入。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政府来说,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远小于政府用于抚养老人的开支。例如,在美国,税收占GDP的26%,教育开支只有GDP的5%,而养老开支则超过GDP的12%。这里有孩子的家庭是获得了5%的教育福利,可以说是占了没有孩子家庭的便宜。但是未来这些孩子会为全社会的老人,包括没有孩子的老人,贡献GDP12%的养老福利。也就是说没有孩子的家庭平均占了有孩子家庭12%的便宜。所以总的来说,无孩子家庭占了有孩子家庭7%的便宜。(当然这个例子是拿美国的养老数据做例子,这里假设中国的养老和教育支出未来很可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用7%的GDP的政府财政来鼓励生育是公平的。 ovwQ2TuK
{@<J_A
f)g7
3=
,(.MmP`
未来更多的孩子,对整个社会的贡献都是正面的。人在工作以前是负担,但工作之后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进入老年后又成为负担,但总的来说,人对社会的贡献要大于带来的负担,这也是世界人口越来越多,但人类整体却越来越进步的根本原因。具体一个孩子的税收除去教育和养老的福利,对于整个社会的公共财政,基础设施,国防等贡献都是正面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口流失的地方的公共财政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各个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吸引年轻人口的原因。没有人会说各地吸引年轻人落户的优惠政策不公平,但是在国家层面就那么多年轻人,因为二十年前就一共生了这么多年轻人。逻辑上,如果这些吸引年轻人落户的政策是合理公平的,那么国家层面的鼓励生育的政策也是公平的,因为孩子未来的税收贡献实际是多孩家庭对于无孩家庭的一种补贴,所以补贴生育是公平的。 2-"0 ^n{
<L{(Mj%Z
0vVV%,v
B%KG3]
归纳:税收制度和社会养老制度实际是多生孩子的人补贴了不生孩子的人,补贴生育只是纠正了这种不公平。所以补贴生育是公平的。 =)E,8L
@^;j)%F}
H)aQ3T4N5
LY[~Os W
【误区9】鼓励生育没用,因为人们生不生孩子,主要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生育观念问题。 K]U;?h&CZc
u5~Ns&o&N
Q 2A7mGN
Qb!PRCHQ
【分析】人们不愿意生孩子当然是因为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但是生育观念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人们突然不喜欢孩子了,而是养育孩子的成本和收益发生了变化。要改变这种观念,从收益上来讲,以前农业社会,孩子可能是个劳动力还是未来养儿防老的保障,现代社会这两种收益都大大弱化了。从孩子的收益角度,已经没有可能回到农业社会了。另一方面,养育孩子的成本却大幅增加了,这包括直接的财务成本,职业发展的机会成本,和娱乐的机会成本等等。所以,鼓励生育不可能靠说教和洗脑,必须切实地降低养育孩子的成本。 !q-f9E4`
&AlJ "N|
A<6%r7&B'
{tThy#
根据育娃人口研究最近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中国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的财务成本大约在50万到100万之间。我们来计算一下养育成本收入比,即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由此可见中国的抚养压力几乎是世界最高的,所以不难解释中国的生育率几乎是世界最低的,有必要通过育儿福利来大幅度降低养育成本。 f>s?4
)@~J
S.Z9$k%
/s-A?lw^2
鼓励生育有没有用,还是要以数据说话。我们做了各个国家鼓励生育力度和生育率的一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拿出1%的GDP用于鼓励生育,生育率就会提升0.1,当然这只是相关性,只能支持而不是证明鼓励生育有效。但也并没有数据支持鼓励生育无效果。一些北欧和西欧国家出台了慷慨的鼓励生育政策,同时获得了比较高的生育率。例如,法国和瑞典都拿出3-4%的GDP鼓励生育,他们的生育率也在1.8到1.9,接近更替水平。相比之下,南欧国家鼓励生育的力度普遍只有GDP1-2%,生育率则普遍低于1.5。近几年,德国加大了原来偏低的鼓励生育的力度,生育率也有所提升。 iA0q_( \X
v^ /Q 8Q
]$p{I)d&
+3a?`Z
归纳:观念的变化背后是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要提高生育率,不能靠说教而是要用真金白银来鼓励生育。从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花大钱鼓励生育是有效的。 CH
fVQ|!\
zNY)'
:> & fV
=1P6Vk
【误区10】中国现在没有钱鼓励生育。 k{V E1@
MwfOy@|N
R(-<BtM!-
Cn>ADWpT&
【分析】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国家根本没有财力拿出GDP的百分之几来鼓励生育。但我们认为,中国是最有资源来鼓励生育的,因为中国的投资率比其他发达国家高了十多个至三十多个百分点,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愿意为未来投资的。那么高的投资率都投到哪里去了呢?投到了各种固定资产如基建、厂房等等。中国城市化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部分就得益于非常高的投资率。未来中国的基建和工厂的建设需求趋于饱和,所以完全有能力从超额的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拿出一部分来鼓励生育。长期来看,对孩子补贴的本质,是对于本国人力资源的未来进行投资。相对于当下普遍“产能过剩”的中国经济来说,投资人力资源恰恰是回报最高的选择。 T]j.=|,d
$2<d<Um~z
^/5XZ} *
Qj3a_p$)P
到底有没有钱鼓励生育,根本上取决于一点——提高生育率对于国家来说是不是重要的事情?如果认为提高生育率不重要,那么鼓励生育当然没钱,因为还有很多更重要的项目需要花钱。如果认为提高生育率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那么就应该将更多社会资源倾向于有孩子的家庭,来弥补他们部分的育儿成本。尤其是现在经济低迷,就业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鼓励生育来刺激经济,是一举两得的政策。鼓励生育所增加的孩子短期有助于扩大内需、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经济社会活力,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hYZ"
A~
xl"HotsX-x
<BO)E(
*26334B.R
另外,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最近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有些鼓励生育的措施只需要较少或者不需要财政投入,只需要在法律、政策和观念上的调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育率,例如推广灵活办公模式、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教育改革(减少高考内卷,缩短学制)等。 ~GuMlV8
})w*m
]uspx[UIc
uZZU{U9h
现在是鼓励生育的好时机,因为中国现在的人口老龄化还不是很严重,如果错过当前的鼓励生育时机,未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储蓄率下降,养老负担加重,财政上就会捉襟见肘,届时就拿不出这么多钱鼓励生育,那就会真正陷入低生育率陷阱而不能自拔。 gtYAHi
RJy=pNztm
l ^d[EL+
XxDaz1
归纳:中国现在很高的储蓄率是花钱鼓励生育的有利条件。尤其是在当前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补贴孩子家庭可以刺激需求,缓解经济下滑压力。如果错过当前鼓励生育的时机,未来人口老化更严重,储蓄率下降,养老负担加重,鼓励生育就更缺钱了。 *=fr8
%lX%8Z$v
RZe'Kw -
.i^7|o:
结论:中国已经面临迫在眉睫的低生育率危机。少子化将深远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创新活力、抚养负担、民众幸福指数乃至民族复兴。人口急剧萎缩,也意味着规模效应的持续弱化和综合国力的衰退。如果缺乏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中国将在今后几十年成为世界上老龄化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到本世纪末,将彻底失去人口大国的地位。只有采取大力度鼓励生育的政策----至少相当于GDP的5%的财政支持力度,才能把生育率提升并且维持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大力鼓励生育,短期来看,有助于扩大内需、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来看,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提升中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维持民族长盛不衰。 DAwqo.m
2 o#,kGd
49d@!
mKT>,M
h?-#9<A
以上是原文 ]`bQW?
uNn[[LS
t6BHGX{o
去年靖西净增2千人,由于外出务工多,常住人口增5百-1.2千;广东净增26万,常住人口增百多万;湖南净增8万,常住人口零增或负增长1.5万。 广西去年自然增长21万,跟各地普遍一户3-5孩分不开,这点广西比全国强、做得好! 6G}+gqbX
TRZRYm"
有些网友喜欢狂嗷:中国最好6、7亿或4、5亿,容不得中国14、15亿。出去中国有些年可能负增长,每10年净增230-570万人;广西常住人口每10年增170-200万人,广东常住人口每10年增0.8-1.2千万人,压力山大啊!湖南常住人口每10年负增长40-100万人,跑去沿海打工太多了。 h(qQsxIOhS
Ne$"g[uFU
河北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 “2021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74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万人。” 出生人口5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15‰;死亡人口56.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3‰,比上年回落1.37个千分点。2017-2020年年末河北省常住总人口保持增长,分别是7409万人、7426万人、7447万人、7464万人,2021年出现负增长。 -!0_:m3
wBQF~WY
去年类似河北出现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至少还有6-9个 省市区。广西、贵州、海南自然增长率 千分之4-6。还有不少省市区徘徊在千分之0.5-1.5。 0<PR+Iv*i
EwS!]h?
香港年死亡比新生多6.5-7.7千人,常住人口年减少约4万人。 hoT/KWD,
~+<olss_
去年河北净负增3.2万,以前可是年净增50-80万啊,照此趋势,河北每10年净负增30万以上,常住人口每10年负增2百万。现在要下大力气 力争 自然增长率为零,再慢慢应对常住人口流失。 中国人口每10年增5百万,广东常住人口每10年增1.5千万。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