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震惊全国的特大贩毒案告破,其中主犯之一的邹齐,竟然是贵州市某县公安局缉毒大队大队长,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不相信这个拥有诸多国家级荣誉,曾被毒贩悬赏100多万元要其命的缉毒英雄,竟然成了大毒枭,屠龙者怎么一步步变成了恶龙。 mrd(\&EhA
Ef$xum{
Tj*zlb4
兢兢业业,成长为缉毒英雄 Mp$ uEi
邹齐1966年生人,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邹齐从小不爱学习,爱看侦探小说,也爱为同学打抱不平,梦想就是当一名警察。1989年,六盘水市招警时,在海南工作的邹齐立即回到六盘水参加了考试,并顺利地进入到了警察队伍,被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当普通民警。
Jb {m
dmrM %a}W-
进入到工作岗位后,邹齐兢兢业业坚持奋战在一线,一蹲点就蹲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当年的办案条件还是十分艰苦,尤其是基层派出所,车辆严重不足,遇到一些不是紧急案件或者普通工作时,邹齐经常步行百余里去解决问题。 JCaT^KLz
Cl>'K*$F
因为邹齐出色的工作表现,仅仅三年之后,邹齐便被提拔为了副所长。又过了一年,邹齐再次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调往县公安局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当时县公安局还没有缉毒大队,邹齐便主管缉毒工作,开始与毒品打交道。 S3j/(BG
K |Yr
1994年邹齐参办了自己生涯中的第一宗毒品案,他以买家的身份吸引毒贩露面。第一次参与侦破毒品案件,就是当卧底这样危险的工作,但邹齐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还挺兴奋。 }kXF*cVg
+V7*vlx-
为了凑齐“毒资”,邹齐借遍亲戚朋友凑了5万,队里的同事又凑了3万,一共8万块钱,对毒贩称是10万。拿着这笔钱,邹齐便开始同毒贩接触了起来,在经过几次接触后,毒贩放松了警惕。 E<&VK*{zcO
FAU^(]-5m
邹齐便同毒贩商量起来了交易的事情,双方最终约定,在铁路边的一间小木屋里面交易。当天下午四点,邹齐与十几名民警赶到现场,他和一名干警走进交易现场,而其他的民警则在周围埋伏,等待抓捕毒贩。 &2#x(v
@eT!v{o
双方见面,毒贩拿出来货,邹齐用小手指指甲挖出了一点尝了一下,确定就是毒品海洛因之后,便立即拔出手枪大喝:“都别动,我是警察!”就在这时,一名手持斧头的毒贩冲进屋里,对着邹齐就是乱砍。 F+L q
'(u [
另外几名毒贩也向邹齐围了过来,邹齐和另外一名干警,被逼着退到了墙角。邹齐面对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刻没有昏头,于是立即向在外埋伏的战友们发出信号,对空鸣枪示警。 G m<t2Csn
9}2I'7]
#\4uu
埋伏在外围的干警们立即一拥而上,将在场的毒贩全部控制,并缴获了毒品365克,这起案件也成了县里破获的首起毒品大案。1995年5月,县组建缉毒大队,长期从事缉毒工作,经验丰富的邹齐被任命为大队长。 0/(YH
O*yc8fUI
1998年,邹齐再次前往云南卧底,查找向贵州输入的毒源。几经周转邹齐终于遇到了在毒圈大有名气的女毒枭彭姐。邹齐为了钓起这条大鱼,精心布置,使得以谨慎出名的彭姐答应给他十公斤的货,并亲自送货上门。 kG,6;aVZ8
X'[SCs
邹齐等地就是这个,等彭姐来交货的时候,就可以人赃并获了。不巧的是,携带彭姐携带毒品的马仔在进入贵州境内时,就被不清楚情况的云南警方抓获,并一同逮捕了彭姐。但由于彭姐暴露出任何破绽,因此只被关了几天便又出来了。 ?~S\^4]
[N#2uo
在这次被抓使彭姐受了惊,一直不肯再出手,邹齐只得从长计议。他先是在昆明租了一套房子,并请队里的女警假冒自己的妻子,然后时常邀请彭姐来家里玩。在女警的协助下,彭姐再次放松了警惕,答应了再出一批货给邹齐 OjeM#s#N!
NRq
jn; ,+
第二天,云南、昆明两地警方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着彭姐带着“货”出现。到了交易时间,邹齐提前等在了交易现场,并拎着整整80万现金。彭姐到了之后狡诈地要求先数钱,确定金额后,才通知马仔分两个地方将毒品拿了出来。 }
"y{d@
\&AmX8" [
此时,抓捕条件已经成熟,早已准备好的干警们果断出击,将彭姐和她的两个马仔抓获。这次邹齐他们一次缴获高纯度毒品14公斤,这次人赃俱获,让狡猾的彭姐无法狡辩,再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s bW`
|TEf? <"c
这两起案件,只是邹齐职业生涯中破获诸多案件中的两个典型。邹齐从1989年加入缉毒队伍到2000年,他直接参与的抓捕行动就有500多次,300多次卧底到贩毒团伙内部,总计破获的毒品案件达700余件。 Pd^ilRB
m=NX;t
这些亮眼的工作成绩,是邹齐拼命工作换来的,因此他得来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邹齐也因此获得了国家授予他的诸多荣誉,他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优秀青年卫士”、“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以及其他诸多省市级荣誉。 Gz~P
0Z^w}
l=
!KZaH
;Cyt2]F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邹齐拼命工作打击毒贩换来的,因此他也就成了毒贩们“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w},k~5U^s
jB?Tua$,s
1998年初,被邹齐送进监狱的毒贩们,计划花钱除掉邹齐。这些毒贩在外面难得聚齐,却被邹齐送进监狱里来“团聚”,他们商议每人出两万,请外面的人做掉邹齐。很快这笔钱就达到了100余万元,好在狱警在清查时发现了毒贩们的计划,及时将这些毒贩与外界的联系断掉,并分散关押,才排除掉了这一险情。 4U>
{v]A`u)
但邹齐的危险并没有因此过去,这一年邹齐还是遭到了毒贩的暗杀。邹齐婚后一直住在岳父家里,而且有一个多年保持不变的习惯,每天晚上必然会在家里看完《新闻联播》,然后再回到公安局工作一段时间。 }N4=~'R
"W:'cIw
案发那天毒贩将炸药埋在了邹齐的岳父家,并且计算好时间,在邹齐外出加班时引爆。但由于炸药没绑紧,15节炸药只炸了7节,又恰巧邹齐当天在距离局里加班没回来,而岳父一家在另一间屋子吃饭,因此全部得以逃过一劫。 GXRK+RHuBi
{My/+{eS!?
毒贩们的恐吓、贿赂,甚至是暗杀,都没能动摇邹齐缉毒的坚定信念,反而使他更加积极地工作。但接下来连续发生的几件生活上的事,却让邹齐动摇了信念,直至走上了贩毒的不归路。 >48zRi\N
Z^`>;n2
心态失衡,走上贩毒不归路 O2Rv^la
2000年,邹齐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进京领奖,获得国家领导的亲切接待,还与公安部的领导们一起举杯相贺。与巨大的荣誉相比,是邹齐回到家的 “凄凉”,这让邹齐心里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感。 U#,2et6
&&(sZGw
从北京回来后,邹齐和哥哥一起去看望父母,一进屋两人就闻见了很浓的烟味,原来是父母取暖用的煤炉坏了,密封性不好,总是往外漏烟。 @ZK|k
|yN7#O-D
于是邹齐和哥哥就想着把煤炉修一修,但因为当时炉子还燃着火,邹齐的母亲怕烫到两个儿子,因此就让两人先说会话,等一等再修。可还没等炉子熄灭,邹齐就接到了电话,称汽车站正在进行一场毒品交易,他便立刻赶到汽车站蹲守。 Q} f=Ye(&}
K-_e' )22.
cKK 1$x
在蹲守期间,哥哥几次打电话给他询问什么时候能回来,邹齐都因为实在走不开 ,只能一再地说再等等。等邹齐任务结束后,再赶到父母家里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了。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