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反击战,击毙4万多名越军,我军及民工、民兵牺牲1.05万人。随后越军不甘心失败,频频在边境挑起冲突,10几年边境防御战,毙敌2万多,我军牺牲3.7千人。 3J8>r|u;1'
;j~%11
irw5<l
1984年4月底,越军第二军区在我昆明军区第14军的猛烈打击下,连续丢失了老山、662.6高地、那拉地区,被迫把部队撤到清水河以南组织防御。为了夺回阵地,第二军区前指在苏军顾问的协助下,制定了“MB84”进攻战役计划,加紧调兵遣将,策划反扑,企图恢复我军拔点作战之前的防御态势。截止1984年7月10日,河江地区越军总兵力增至2个整师又4个步兵团,共计10个步兵团、1个坦克营、4个特工营、14个炮兵营,总兵力超过了4万人。 TUGD!b{
Q6 o1^s
越军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于7月12日出动141团、149团、174团、876团,在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各一部的配合下,在当天凌晨兵分5路,向我老山前线8公里正面发起加强师规模的进攻。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首先在662.6高地地区和那拉地区达成突破,尔后以此为依托,重新占领被我军收复的老山地区。 C:AV?
7CSn79E
|ggtb\W
据统计,从3时到19时30分,我军炮兵共消耗炮弹1261吨,支援步兵牢牢守住了阵地,步炮协同歼敌3000余人,彻底粉碎了越军“收复失地”的企图。这一仗,越军称为“MB84”战役,我军称为“7月12日船头地区防御作战”,民间俗称“松毛岭战役”。这一仗,是越军在整个十年中越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作战,结果在我军强大炮火的猛烈打击下,落得个惨败而归的下场。 C_;nlG6
_H}hK kG+
此次作战,是越军对我军进行战役进攻的首次尝试,铩羽而归的结果,暴露了其不擅长大兵团作战的致命弱点。 |gk4X%o6
X%99@ qv
":sp0(`h
指挥比较混乱。各个进攻部队动作不协调、不统一。.不能及时掌握部队开进、展开和完成攻击准备的时间,不能及时实施有效的集中指挥,致使各个攻击方向各自为战。7 月12日凌晨,越军主攻方向于5时最先打响,两个助攻方向却分别于6时和7时30分才打响,发起攻击的时间前后相差1至2个小时,使偷袭丧失了突然性。 Nz"K`C>/
~tL:r=
对同一方向的各分队,甚至同时担负向心突击任务的各分队,也不能使其保持协同一致的动作,比如其一路对138号高地发起攻击时,对634高地、103号高地进攻的各路越军竟迟迟不能发起攻击,使得整个战斗行动前后左右相互脱节。 z<P?p
g"!cO^GkT
越军在偷袭不成时,同样缺乏统一指挥,由各部队自行转入强攻,左右不相顾,前后不相续,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攻击态势,也不便于实施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 s 7%iuP
uDcs2^2l
在攻击失利的情况下,越军也表现出决心不坚决,指挥混乱失灵,不能及时调整部署,投入新的力量实施重点突破。7月12日作战中,其在662.6高地主攻方向上的第一梯队两个团伤亡惨重无力进攻时,未能果断使用第二梯队增强突击力量,最后全线受挫被迫撤退,转入防御。 REcKfJTj
L|D9+u L
aox@- jyr
战术不够灵活。此次越军大举反扑,在战术上暴露出来的弱点很多,主要是不够灵活。在兵力使用方面,总是采取“添油"的办法,进攻缺乏足够的力量。开始小添油,以后中添油,最后大添油。逐次增加兵力,几乎形成了阵地进攻的普遍规律,这就为我军将其逐一击破创造了客观条件。 F;/^5T3wI
:
maBec)
集中兵力实施主要突击的方向和地段比较固定,即使攻击失利也不改变,比如634高地前沿是我军大小火炮的密集火力封锁区,越军在这个方向的进攻虽然不断受挫,却始终不改变攻击方向,仍然一波接一波地反复攻击,除了丢下成堆的尸体之外,一无所获。 u"T9w]Z\
zZ Y1E@~
攻击发起的时间相对固定。5月9日营规模进攻、6月11日团规模进攻、7月12日师规模进攻,这三次反扑时间间隔均在一个月左右,每次发起攻击的时机都选择在拂晓前。 ?&qQOM~b-\
4a!%eBhX"K
战术手段上形成模式,进攻规模无论大小,都是以偷袭为前奏,采用正面攻击和两翼迂回相配合的手段,实施多路、多方向、多波次的连续冲击,除此之外,再无变化。 /EHO(d!<
,QA=)~;D
rT-.'aQ2t
步炮协同不紧密。有时炮火急袭后3至5分钟,步兵才开始发起冲击;有时步兵的攻击得不到炮兵的支援,只能依靠随伴火炮的火力。比如越军对我军145号高地、149号高地发起的攻击,都是依靠随伴的高射机枪、重机枪、82迫击炮进行火力支援的,从5时15分开始,直至11时40分, 都没有得到其上级炮火的支援。 MdEds|D
`X()"Qw
号称越军“王牌”的第1军第312师第141团,连续对八里河东山发起的三次冲击,也都是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实施的,结果沦为了我军火力的活靶子。越军的炮兵火力准备实际上是在当天11时40分之后才开始实施,这个时候其步兵已经伤亡惨重,没有力量再组织强有力的进攻了。 LH`$<p2''r
j,%i.[8S
q$H@W.f
保密程度不高。越军在作战中的通信保障,主要是采取无线电通信,手段比较单一。而且通信设备落后,远距离通信也只能使用小功率电台,采取分段接力通信的方式进行。通话时经常用明语,很少用密语,由此导致泄密情况严重,大量机密情报被我军轻易截获。 AL&<SxuP
vG)B}`M
7月12日1时,我军技侦分队收听到越军观察所与炮兵阵地的电台对话,得知其部队将在凌晨3时前开饭完毕,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从越军接力站获悉,部队将加强值班,随时等待上级的命令。由于越军的通信不能保守机密,使我军及时判明了其进攻企图,做好了抗击准备,并在其兵力尚未展开时,即进行火力反准备,将敌人杀伤过半。 04-@c
3DCR n :
越军1984年7月12日加强师规模进攻中暴露出的上述弱点,反映了其大部队对野战阵地进攻缺乏经验,合同作战的能力还不够强,指挥员缺乏协同意识,部队缺乏协同素养,整个战术正处在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变的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越军满足于国内战争的成功经验,军事思想落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