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广西电台记者采访靖西非遗传承人---黄丰盛。

图为广西电台莫羡主任采访非遗传承人---李西克。
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靖西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壮语戏剧广播剧《母爱》(上下集),作为2017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我用家乡话和你说——特别广播节目隆重推出。该节目列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三月三”宣传报道方案。
壮语戏剧广播剧《母爱》依据现代小壮剧《母爱》改编而成,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壮剧”的形式表现,全剧用壮语演播,其中唱腔和音乐多处用到即将消失的壮民族文化遗产南路壮剧、“末伦调”、“靖西八音”、壮族山歌小调等音乐元素,民族特点突出。
广西电台总编室文艺创作室编导先后3次前往靖西采风,经过持续半年多的策划、剧本创作、修改,最终定稿。该剧邀请了靖西市壮博民俗艺术团16名平均年龄60岁的老艺术家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录制间进行演绎,其中“靖西八音”传承人、“南路壮剧”传承人、“末伦调”传承人带着他们自制的即将失传的民族乐器,如田螺笛、葫芦琴、蛙皮胡等,原汁原味的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该剧于3月29日——30日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和靖西市广播电视台中同步播出后,迅速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高度关注,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有关领导高度赞赏,靖西市当地群众以及那坡、德保、天等、大新等边境地区群众反响强烈,认为该剧制作精良,动听感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壮剧精品。

图为广西电台莫羡主任到靖西指导节目排练。

图为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到录制场指导工作。

图为靖西演员在广西电台录制节目。

图为在广西电台录制节目现场。